引言 | 第1-7页 |
一、 证据开示制度的一般法理 | 第7-20页 |
(一) 概念、特点及运行机理 | 第7-10页 |
(二) 内容 | 第10-12页 |
(三) 意义 | 第12-14页 |
(四) 关于证据开示的争论 | 第14-17页 |
(五) 确立证据开示的相关立法依据 | 第17-20页 |
二、 英美证据开示制度之比较 | 第20-41页 |
(一) 英国的证据开示制度 | 第20-31页 |
(二) 美国的证据开示制度 | 第31-38页 |
(三) 比较与评论 | 第38-41页 |
三、 我国建立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性 | 第41-46页 |
四、 建构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构想 | 第46-60页 |
(一) 证据开示的原则 | 第46-51页 |
(二) 证据开示的主体 | 第51-52页 |
(三) 证据开示的内容 | 第52-57页 |
(四) 证据开示的时间 | 第57-58页 |
(五) 证据开示的地点和方式 | 第58-59页 |
(六) 对违反开示义务的制裁 | 第59-60页 |
结束语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法学的诱惑(代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