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39页 |
·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3-31页 |
·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历史 | 第13-15页 |
·植物构件生态学研究 | 第15-17页 |
·克隆植物生态学研究 | 第17-20页 |
·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研究 | 第20-24页 |
·异速生长规律研究 | 第24-28页 |
·植物生殖分配研究 | 第28-31页 |
·湿地科学及湿地植被研究进展 | 第31-36页 |
·湿地的概念 | 第31-32页 |
·湿地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我国湿地植被研究进展 | 第33-36页 |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36-39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9-55页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试验样地自然概况 | 第39-45页 |
·试验样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 第39-40页 |
·取样样地的生境特点 | 第40-43页 |
·植被定位观测样地的生境特点 | 第43-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55页 |
·取样时间与取样方法 | 第45-47页 |
·分株和根茎(球茎)年龄划分、鉴别方法 | 第47-49页 |
·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方法 | 第49-50页 |
·种群动态与群落演替的研究方法 | 第50-55页 |
第3章 湿地植物种群构件的年龄结构 | 第55-80页 |
·紧穗三棱草分株的年龄结构 | 第55-66页 |
·紧穗三棱草根茎的结构 | 第66-72页 |
·长秆苔草种群分株的年龄结构 | 第72-74页 |
·长秆苔草种群根茎的年龄结构 | 第74-76页 |
·讨论 | 第76-80页 |
第4章 湿地植物种群构件的生长规律 | 第80-105页 |
·虉草分株生物量的异速增加 | 第80-82页 |
·虉草分株组分生物量的异速增加 | 第82-83页 |
·紧穗三棱草营养株生物量的异速增加 | 第83-85页 |
·紧穗三棱草营养株组分生物量的异速增加 | 第85-86页 |
·紧穗三棱草生殖株生物量的异速增加 | 第86-88页 |
·紧穗三棱草生殖株组分生物量的异速增加 | 第88-90页 |
·紧穗三棱草生殖株穗组分生物量的异速增加 | 第90-91页 |
·芦苇营养株性状依分株生物量的异速增加 | 第91-93页 |
·芦苇营养株性状依分株高度的异速增加 | 第93-94页 |
·芦苇生殖株性状依分株生物量的异速增加 | 第94-97页 |
·芦苇生殖株性状依分株高度的异速增加 | 第97-98页 |
·热河芦苇营养株性状依分株生物量和分株高度的异速增加 | 第98-100页 |
·热河芦苇生殖株性状依分株生物量和分株高度的异速增加 | 第100-102页 |
·讨论 | 第102-105页 |
第5章 湿地植物的生殖分配 | 第105-115页 |
·水生生境不同龄级生殖株的生殖分配(RAⅠ、RAⅡ) | 第105-107页 |
·水生生境不同龄级生殖株构件性状与生殖分配的关系 | 第107-108页 |
·不同生境生殖株的生殖生长比率(Rrg) | 第108-110页 |
·不同生境生殖株的生殖分配(RAⅠ) | 第110-112页 |
·不同生境生殖株构件性状与生殖分配的关系 | 第112-113页 |
·讨论 | 第113-115页 |
第6章 湿地优势植物种群动态与群落演替 | 第115-135页 |
·扎龙样地优势植物种群动态与群落演替 | 第115-117页 |
·土木可样地主要种群动态 | 第117-119页 |
·向海湿地优势植物种群动态与群落演替 | 第119-122页 |
·莫莫格湿地优势种群动态 | 第122-124页 |
·扎龙、土木可和向海样地植被群落α多样性动态 | 第124-125页 |
·扎龙、土木可和向海样地植被群落β多样性动态 | 第125-131页 |
·群落二元属性的β多样性指数动态 | 第126-128页 |
·群落数量数据的β多样性指数动态 | 第128-131页 |
·讨论 | 第131-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57页 |
附录 | 第157-158页 |
致谢 | 第158-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