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4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范同 | 第13-14页 |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4-18页 |
1.2.1 主要概念的辨析与说明 | 第14-16页 |
1.2.2 系统分析 | 第16-17页 |
I.2.3 实证分析 | 第17页 |
1.2.4 案例分析 | 第17页 |
1.2.5 数理模型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1.3 文献回顾与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4 本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21-24页 |
第二章 企业跨行业转型的理论解释 | 第24-43页 |
2.1 企业跨行业转型与企业战略 | 第24-28页 |
2.1.1 企业发展与跨行业转型 | 第24-25页 |
2.1.2 企业战略与跨行业转型 | 第25-26页 |
2.1.3 企业跨行业转型的相关研究 | 第26-28页 |
2.2 企业跨行业转型的概念与特征 | 第28-38页 |
2.2.1 企业跨行业转型的概念 | 第28-35页 |
2.2.2 企业跨行业转型的基本特征 | 第35-37页 |
2.2.3 跨行业转型、多元化、战略转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第37-38页 |
2.3 跨行业转型决策的内容分析 | 第38-42页 |
2.3.1 跨行业转型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2.3.2 跨行业转型业务间的关联分析 | 第39-40页 |
2.3.3 跨行业转型决策的内容分析 | 第40-42页 |
2.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跨行业转型的方式与判别标准 | 第43-64页 |
3.1 跨行业转型动因分忻 | 第43-46页 |
3.1.1 获取产业放开初期的高额利润 | 第44-45页 |
3.1.2 新兴产业的盈利与发展机会 | 第45页 |
3.1.3 原产业的进入衰退阶段企业发展空间减少 | 第45-46页 |
3.2 上市公司跨行业转型方式分析 | 第46-50页 |
3.2.1 按转型的时机 | 第46-48页 |
3.2.2 按转型的路径 | 第48-50页 |
3.3 跨行业转型的判别 | 第50-53页 |
3.3.1 企业跨行业转型的行为标志分析 | 第50-53页 |
3.3.2 企业转型的判别标准 | 第53页 |
3.4 上市公司跨行业转型方式与判别标准的案例分析 | 第53-63页 |
3.4.1 转型过程 | 第54-57页 |
3.4.2 行业和产品分析 | 第57-60页 |
3.4.3 企业优势和劣势分析 | 第60-61页 |
3.4.4 企业转型类型分忻 | 第61-62页 |
3.4.5 红太阳的跨行业成功转型原因 | 第62-63页 |
3.5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行业综合评价分析 | 第64-85页 |
4.1 企业绩效理论 | 第64-67页 |
4.1.1 企业绩效差异根源外生论 | 第64-65页 |
4.1.2 企业绩效差异根源内生论 | 第65-67页 |
4.2 评价企业绩效的指标选择 | 第67-73页 |
4.2.1 我国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 第68-71页 |
4.2.2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内容与指标选择 | 第71页 |
4.2.3 所选指标间的关系 | 第71-73页 |
4.3 模型与方法 | 第73-76页 |
4.3.1 上市公司产业及大类行业的分类 | 第73-74页 |
4.3.2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74页 |
4.3.3 正交因子模型 | 第74-75页 |
4.3.4 参数的估计及统计意义 | 第75-76页 |
4.4 上市公司绩效行业综合对比实证研究 | 第76-79页 |
4.4.1 确定公共因子和载荷矩阵 | 第76-77页 |
4.4.2 上市公司各行业的主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 | 第77-79页 |
4.5 小结 | 第79-85页 |
4.5.1 上市公司产业(行业)绩效的主要特征 | 第79-82页 |
4.5.2 对实证结果的初步分折 | 第82-85页 |
第五章 上市公司绩效的产业效应影响实证分析 | 第85-117页 |
5.1 产业效应与跨行业转型 | 第85-87页 |
5.1.1 产业效应、企业绩效与跨行业转型 | 第85-86页 |
5.1.2 产业效应与产业的市场结构 | 第86-87页 |
5.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87-92页 |
5.2.1 指标选择 | 第88页 |
5.2.2 行业分类 | 第88-89页 |
5.2.3 研究方法 | 第89-91页 |
5.2.4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91-92页 |
5.3 上市公司绩效产业效应影响实证分析 | 第92-110页 |
5.3.1 13门类上市公司产业效应影响实证分析 | 第92-104页 |
5.3.2 制造业产业效应影响实证分忻 | 第104-110页 |
5.4 小结 | 第110-117页 |
5.4.1 上市公司产业效应的基本特征 | 第110-111页 |
5.4.2 结论分析 | 第111-117页 |
第六章 上市公司跨行业转型效果实证分析------以房地产业为例 | 第117-139页 |
6.1 房地产市场及我国的房地产业现状 | 第117-122页 |
6.1.1 房地产市场的特点 | 第117-119页 |
6.1.2 我国房地产业现状 | 第119-122页 |
6.2 上市公司转型房地产业分析 | 第122-127页 |
6.2.1 房地产业的上市公司情况 | 第122-125页 |
6.2.2 转型方式选择 | 第125-127页 |
6.3 跨行业转型效果比较分析 | 第127-132页 |
6.3.1 转型进入房地产业与原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比较 | 第127-129页 |
6.3.2 转型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与原产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比较分析 | 第129-130页 |
6.3.3 不同转型方式经营业绩比较分析 | 第130-132页 |
6.4 小结 | 第132-139页 |
第七章 上市公司跨行业转型风险分析与评价 | 第139-153页 |
7.1 上市公司跨行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39-145页 |
7.1.1 转型时产业选择被证券市场热点左右 | 第139-141页 |
7.1.2 转型时机与转型切入点选择不当 | 第141-142页 |
7.1.3 将企业转型等同于追求多元化 | 第142-143页 |
7.1.4 企业转型流于形式 | 第143页 |
7.1.5 企业转型缺乏有力的人才和资金 | 第143-144页 |
7.1.6 资源冲突和管理跨度加大增加了管理的不适应性 | 第144-145页 |
7.1.7 转型后竞争地位难以长期维持,竞争优势受到削弱 | 第145页 |
7.2 上市公司跨行业转型风险分析 | 第145-147页 |
7.2.1 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145-146页 |
7.2.2 企业转型风险形成分析 | 第146-147页 |
7.3 企业跨行业转型风险综合评价 | 第147-152页 |
7.3.1 跨行业转型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147-148页 |
7.3.2 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分析 | 第148-150页 |
7.3.3 风险事件产生后果的概率分析 | 第150-152页 |
7.4 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3-161页 |
8.1 跨行业转型: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合理选择 | 第153-155页 |
8.2 转型背景下的企业成长战略 | 第155-157页 |
8.3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跨行业转型 | 第157-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7页 |
致谢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