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详细摘要 | 第1-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一、合法规制公益性拆迁的必要性 | 第10-19页 |
| (一) 现行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概述 | 第10-12页 |
| (二) 现行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不足及合法规制公益性拆迁的必要性 | 第12-19页 |
| 二、公益性拆迁的法律定位 | 第19-22页 |
| (一) 公益性拆迁是一种行政行为 | 第19页 |
| (二) 公益性拆迁行为为公益征收行为 | 第19-22页 |
| 三、公益性拆迁的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 (一) 公益征收理论 | 第22-24页 |
| (二) 行政补偿理论 | 第24-28页 |
| 四、公益性拆迁的必要限制 | 第28-36页 |
| (一) 公益目的应是区别公益性拆迁和商业性拆迁的必要标尺 | 第28-30页 |
| (二) 公共利益的内涵 | 第30-32页 |
| (三) 确定公益性拆迁之公共利益内涵的具体设想 | 第32-36页 |
| 五、公益性拆迁的合理补偿 | 第36-43页 |
| (一) 公益性拆迁补偿的基本原则 | 第36-38页 |
| (二) 公益性拆迁的补偿范围 | 第38-41页 |
| (三) 公益性拆迁的补偿金额的确定 | 第41-43页 |
| 六、公益性拆迁程序制约 | 第43-48页 |
| (一) 程序制约的理论与实践 | 第43-44页 |
| (二) 公益性拆迁程序制约的基本内涵 | 第44-45页 |
| (三) 公益性拆迁程序制约的具体要求 | 第45-48页 |
| 七、对公益性拆迁制度的完善的几点思考 | 第48-53页 |
| (一) 立法模式的重新选择 | 第48-49页 |
| (二) 进一步完善征收补偿程序 | 第49-51页 |
| (三) 建立征收赔偿制度 | 第51页 |
| (四)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 第51-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