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生活污水处理研究和应用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 | 第10-11页 |
·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1-20页 |
·生物膜法净化污水机理 | 第11-12页 |
·新型好氧生物膜法处理技术-曝气生物滤池(BAF) | 第12-20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发展背景 | 第12-13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及主要工艺形式 | 第13-16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 第16-19页 |
·曝气生物滤池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 BAF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小试试验研究 | 第22-4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试验用水 | 第23页 |
·试验方法及工艺流程 | 第23页 |
·常规分析项目 | 第23-25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与运行试验结果 | 第25-27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 | 第25-26页 |
·曝气生物滤池运行试验结果 | 第26-27页 |
·影响曝气生物滤池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27-40页 |
·填料层高度对BAF工作性能的影响 | 第27-31页 |
·床层高度对SS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27-28页 |
·床层高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28-29页 |
·床层高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床层高度对有机物及氨氮去除负荷的影响 | 第30-31页 |
·溶解氧随床层高度的变化 | 第31页 |
·气水比及溶解氧(DO)对有机物和氨氮去除负荷的影响 | 第31-33页 |
·气水比对有机物去除负荷的影响 | 第31-32页 |
·BAF出口DO浓度与有机物和氨氮去除负荷的关系 | 第32-33页 |
·水力负荷对BAF工作性能的影响 | 第33-36页 |
·水力负荷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4页 |
·水力负荷对SS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水力负荷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进水有机负荷和氨氮负荷对BAF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进水有机负荷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进水氨氮负荷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BAF的反冲洗 | 第38-40页 |
·反冲洗的机理和反冲方式 | 第38-39页 |
·反冲洗周期的确定 | 第39-40页 |
·反冲洗气水强度的确定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3 火电厂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中试研究 | 第43-51页 |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43-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试验用水 | 第43-44页 |
·试验方法及工艺流程 | 第44页 |
·试验仪器及测试方法 | 第44-45页 |
·回用水质要求 | 第45-46页 |
·中试试验运行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生物膜的培养 | 第46-47页 |
·水力负荷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7-49页 |
·在最佳水力负荷下污染物容积负荷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9页 |
·在最佳水力负荷下BAF对COD_(Mn)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9页 |
·SS的去除及反冲洗参数的确定 | 第49-50页 |
·临界水力负荷的验证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 生物膜微生物相的观察 | 第51-56页 |
·实验仪器及方法 | 第51-52页 |
·好氧生物滤池生物相分析 | 第52-53页 |
·陶粒填料表面扫描电镜观察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技术经济分析 | 第56-63页 |
·两种工艺的技术分析 | 第56-59页 |
·两种工艺的技术特征简介 | 第56-58页 |
·两种工艺处理流程比较 | 第58-59页 |
·两种不同处理工艺的经济分析 | 第59-61页 |
·工程建设投资估算 | 第59-60页 |
·运行费用估算 | 第60-61页 |
·工程效益比较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6 相关问题探讨 | 第63-66页 |
·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染物去除特性的探讨 | 第63-64页 |
·对污染物去除机理的探讨 | 第63-64页 |
·对BAF反应器内水力停留时间的探讨 | 第64页 |
·对BAF反应器内氧的传输机理的探讨 | 第64页 |
·水力负荷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64-66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66-69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建议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