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论信用证项下进口押汇的法律性质及信托收据的法律依据

引 言第1-10页
第一章 进口押汇概述第10-14页
 第一节 进口押汇的概念第10-11页
  一、 进口押汇的定义及其由来第10-11页
  二、 进口押汇业务的基本流程第11页
 第二节 我国银行从事进口押汇业务的现状第11-14页
第二章 进口押汇的法律性质之争第14-25页
 第一节 我国国内学者的观点第14-16页
  一、 所有权说第14页
  二、 留置权说第14-15页
  三、 抵押权说第15页
  四、 质权说第15页
  五、 混合说第15-16页
 第二节 对国内学者观点的质疑第16-20页
  一、 对所有权说的质疑第16-17页
  二、 对留置权说的质疑第17-18页
  三、 对抵押权说的质疑第18-19页
  四、 对质权说的质疑第19-20页
 第三节 国外及香港、台湾地区学者的观点第20-24页
  一、 动产让与担保观点第21-23页
  二、 台湾、香港地区的动产担保理论第23-24页
 第四节 对不转移占有的动产担保法律风险分析第24-25页
第三章 信托收据的法律依据问题第25-42页
 第一节 信托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第25-26页
 第二节 信托收据的做法及其法律障碍第26-34页
  一、 信托收据在进口押汇业务中的基本作用第26-27页
  二、 《信托法》出台前,信托收据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第27-31页
  三、 《信托法》出台后,信托收据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第31-34页
 第三节 信托收据的功能及法律特征第34-37页
 第四节 信托收据与让与担保、动产设备信托的比较第37-42页
  一、 信托收据与信托让与担保的比较第37-40页
  二、 信托收据与动产设备信托的比较第40-42页
第四章 我国的对策与建议第42-51页
 第一节 对进口押汇法律性质的主张第42-43页
 第二节 建立有效的信托收据制度的法律构想第43-46页
 第三节 银行在进口押汇中的法律风险防范第46-47页
 第四节 建立有效的信托担保公司第47-51页
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论文独创性声明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尾柱虫营养细胞与休眠细胞超微结构和类中间纤维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非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6-萘甲基取代HEPT及DABO类似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