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31页 |
1.1 生物摩擦学 | 第12-19页 |
1.1.1 概述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3-19页 |
1.2 天然牙与牙科修复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 第19-28页 |
1.2.1 磨损类型和术语 | 第19-20页 |
1.2.2 口腔内的化学环境和咀嚼参数 | 第20-21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2.4 天然牙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 第22-27页 |
1.2.5 牙科修复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 第27-28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4.1 选题意义 | 第2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试验方法 | 第31-36页 |
2.1 试验装置 | 第31-32页 |
2.2 试验材料的选择和制备 | 第32-33页 |
2.3 试验参数 | 第33-34页 |
2.4 微观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第3章 健康恒牙的摩擦学特性 | 第36-50页 |
3.1 试验简介 | 第36-37页 |
3.1.1 样品制备 | 第36-37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37页 |
3.2 牙齿的组织结构 | 第37-39页 |
3.3 摩擦磨损行为 | 第39-46页 |
3.3.1 摩擦行为 | 第39-43页 |
3.3.2 磨损行为 | 第43-46页 |
3.4 讨论 | 第46-48页 |
3.5 临床意义 | 第48页 |
3.6 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天然牙釉质的摩擦磨损行为 | 第50-77页 |
4.1 牙釉质与不同偶件对摩时的摩擦学性能 | 第50-57页 |
4.1.1 试验方法 | 第51页 |
4.1.2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4.2 法向载荷对牙釉质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 第57-60页 |
4.2.1 摩擦行为 | 第57-58页 |
4.2.2 磨损行为 | 第58-59页 |
4.2.3 讨论 | 第59-60页 |
4.3 食物颗粒对牙釉质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 第60-62页 |
4.3.1 摩擦行为 | 第60-61页 |
4.3.2 磨损行为 | 第61页 |
4.3.3 讨论 | 第61-62页 |
4.4 牙釉质的磨损机制 | 第62-75页 |
4.4.1 磨损进程 | 第62-72页 |
4.4.2 磨损机制 | 第72-75页 |
4.5 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天然牙摩擦磨损行为的增龄性变化 | 第77-86页 |
5.1 试验方法 | 第77-78页 |
5.2 试验结果 | 第78-84页 |
5.2.1 摩擦行为 | 第78页 |
5.2.2 磨损行为 | 第78-82页 |
5.2.3 天然牙微观结构的显微分析 | 第82-84页 |
5.3 讨论 | 第84-85页 |
5.4 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病理性牙齿的摩擦磨损行为 | 第86-95页 |
6.1 病理性牙齿简介 | 第86-88页 |
6.1.1 四环素牙 | 第86-87页 |
6.1.2 氟牙症 | 第87-88页 |
6.1.3 釉质发育不全 | 第88页 |
6.1.4 其他病原 | 第88页 |
6.2 四环素牙的摩擦磨损行为 | 第88-94页 |
6.2.1 试验方法 | 第89页 |
6.2.2 试验结果 | 第89-92页 |
6.2.3 讨论 | 第92-94页 |
6.3 小结 | 第94-95页 |
第7章 树脂牙的摩擦磨损行为 | 第95-105页 |
7.1 三种树脂牙摩擦磨损行为的对比研究 | 第95-97页 |
7.1.1 摩擦行为 | 第95-96页 |
7.1.2 磨损行为 | 第96-97页 |
7.2 口腔环境因素对树脂牙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 第97-104页 |
7.2.1 试验简介 | 第97-98页 |
7.2.2 结果及分析 | 第98-104页 |
7.3 小结 | 第104-105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105-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