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言 | 第1-23页 |
| ·引言 | 第7页 |
| ·L-异亮氨酸的理化性质及用途 | 第7-8页 |
| ·L-异亮氨酸的理化性质 | 第7页 |
| ·L-异亮氨酸的用途 | 第7-8页 |
| ·L-异亮氨酸的测定方法 | 第8-9页 |
| ·L-异亮氨酸的生产方法 | 第9-11页 |
| ·提取法 | 第9-10页 |
| ·合成法 | 第10页 |
| ·生物发酵法 | 第10-11页 |
| ·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调节机制 | 第11-12页 |
| ·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1页 |
| ·L-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 第11-12页 |
| ·L-异亮氨酸产生菌应具备的生化特征 | 第12页 |
| ·L-异亮氨酸产生菌常规育种思路及育种实例 | 第12-19页 |
| ·L-异亮氨酸产生菌常规育种思路 | 第12-15页 |
|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菌 | 第15-17页 |
| ·L-异亮氨酸产生菌育种实例 | 第17-19页 |
|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19-22页 |
| ·培养方式 | 第19-20页 |
|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0-22页 |
| ·论文立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27页 |
| ·菌种 | 第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 ·培养基 | 第24-26页 |
| ·主要溶液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3页 |
| ·发酵液预处理 | 第27页 |
| ·纸层析-色斑洗脱比色法测定L-异亮氨酸含量 | 第27页 |
| ·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L-异亮氨酸含量 | 第27页 |
| ·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测定L-异亮氨酸含量 | 第27页 |
| ·菌体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7-28页 |
| ·菌体前培养 | 第28页 |
| ·原生质体形成方法 | 第28页 |
| ·原生质体再生方法 | 第28页 |
| ·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计算 | 第28-29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第29页 |
| ·目的融合子筛选方法 | 第29页 |
| ·目的融合子摇管初筛 | 第29页 |
| ·目的融合子摇瓶复筛 | 第29页 |
| ·遗传稳定性测验 | 第29页 |
|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实验过程 | 第29-30页 |
| ·菌体培养方法 | 第30页 |
| ·液氮研磨法 | 第30页 |
| ·盐析 | 第30页 |
| ·细胞破壁率的计算 | 第30-31页 |
| ·苏氨酸脱氨酶测定方法 | 第31页 |
| ·苏氨酸脱氨酶纯化实验过程 | 第31页 |
| ·种子培养 | 第31-32页 |
| ·发酵 | 第32页 |
| ·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3-65页 |
| ·L-异亮氨酸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33-38页 |
| ·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L-异亮氨酸的含量 | 第33-34页 |
| ·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 | 第34-35页 |
| ·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的算法 | 第35-36页 |
| ·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测定条件的确定及测定结果 | 第36-38页 |
| ·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融合育种选育的研究 | 第38-46页 |
| ·亲株对数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9页 |
| ·亲株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 | 第39-43页 |
| ·原生质体融合 | 第43-44页 |
| ·融合子的检出和目的融合子的筛选 | 第44页 |
| ·融合子摇管初筛 | 第44页 |
| ·融合子摇瓶复筛 | 第44-45页 |
| ·融合子遗传稳定性和遗传标记验证 | 第45-46页 |
| ·融合子摇瓶产酸验证 | 第46页 |
| ·L-异亮氨酸发酵过程中的关键酶研究 | 第46-53页 |
| ·破壁方法的确定 | 第46-48页 |
| ·酶活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48-50页 |
| ·酶纯化结果与调节性质研究 | 第50-53页 |
| ·L-异亮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53-65页 |
| ·种子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53页 |
| ·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53-59页 |
|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59-61页 |
| ·优化条件下的摇瓶分批发酵过程曲线 | 第61-62页 |
| ·L-异亮氨酸的补料分批发酵 | 第62-65页 |
| 4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 ·全文总结 | 第65-67页 |
| ·应用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对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 | 第65页 |
| ·以菌株ISW330和AS1.495为亲本菌株,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成功地选育出一株L-异亮氨酸高产菌SW0370 | 第65-66页 |
| ·研究了菌株SW0370的苏氨酸脱氨酶粗酶的性质 | 第66页 |
| ·研究了菌株SW0370的摇瓶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条件 | 第66-67页 |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