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运行特点和优缺点 | 第10-11页 |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 第11-15页 |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 | 第12-13页 |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向 | 第13-15页 |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 第15-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无刷直流电动机常用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 | 第15-18页 |
·新直流电动机提出的背景及其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提出新直流电动机的背景 | 第18-19页 |
·新直流电动机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本课题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新直流电动机(New DCM) | 第21-36页 |
·新直流电动机的结构 | 第21-25页 |
·定子电枢绕组结构 | 第22-23页 |
·HALL位置传感器 | 第23-24页 |
·电子换向器电路 | 第24-25页 |
·新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有位置传感器) | 第25-27页 |
·新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第27-30页 |
·电压平衡方程式 | 第28-29页 |
·转矩方程、运动方程和功率表达式 | 第29-30页 |
·新直流电动机的性能分析 | 第30-35页 |
·新直流电动机的电流分析 | 第31-34页 |
·新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分析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换向单元电压过零检测法 | 第36-44页 |
·换向单元电压过零检测法的原理 | 第36-39页 |
·第一种情况:换向过程在20°电角度内结束 | 第36-38页 |
·第二种情况:换向过程在20°电角度内未能结束 | 第38-39页 |
·实验观测波形验证 | 第39-43页 |
·第一种情况下的实验观测波形和分析 | 第41-42页 |
·第二种情况下的实验观测波形和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新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4-58页 |
·新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简介 | 第44-45页 |
·基于MC56F8037 DSP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电路 | 第45-52页 |
·MC56F8037 DSP及其最小系统电路 | 第45-48页 |
·过流、欠压保护电路 | 第48页 |
·换向单元电压检测电路 | 第48-51页 |
·接口电路 | 第51-52页 |
·基于EPLD的电机驱动电路 | 第52-57页 |
·环形分配电路 | 第52-54页 |
·电子换向器电路及其驱动电路 | 第54-55页 |
·辅助电源模块电路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新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实现 | 第58-72页 |
·新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8-65页 |
·主程序设计和初始化 | 第58-59页 |
·三段式起动 | 第59-61页 |
·换向单元电压过零检测 | 第61-64页 |
·失步自重启 | 第64页 |
·其他子函数 | 第64-6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71页 |
·实验条件 | 第65-6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