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关于草甘膦的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关于苣荬菜的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16-17页 |
·防除方法 | 第17-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供试药剂 | 第20页 |
·供试植物材料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6页 |
·草甘膦大豆苗前安全用药时期的研究 | 第20-21页 |
·土壤含水量对草甘膦安全用药时期影响的研究 | 第21页 |
·施药剂量对草甘膦安全用药时期影响的研究 | 第21页 |
·草甘膦对苣荬菜的防除技术研究 | 第21页 |
·助剂APSA-80对草甘膦杀死芽根长度影响的研究 | 第21-24页 |
·不同助剂对草甘膦药效影响的研究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及公式 | 第25-26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6-50页 |
·大豆苗前草甘膦的安全用药时期 | 第26-29页 |
·不同时期草甘膦处理后大豆的药害症状 | 第26页 |
·不同时期草甘膦处理后对大豆的影响 | 第26-28页 |
·不同时期草甘膦处理后对大豆产量结构的影响 | 第28-29页 |
·土壤含水量对草甘膦安全用药时期的影响 | 第29-32页 |
·用药剂量对草甘膦安全用药时期的影响 | 第32-34页 |
·草甘膦对苣荬菜的防除技术研究 | 第34-43页 |
·草甘膦用药时期、用药剂量、芽根长度对芽根死亡长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模型的建立及F检验、t检验 | 第35-36页 |
·单因素降维分析 | 第36-39页 |
·双因素降维分析 | 第39-41页 |
·模型的优化分析 | 第41页 |
·频数分析 | 第41-42页 |
·偏导分析 | 第42-43页 |
·助剂APSA-80对草甘膦杀死芽根长度的影响 | 第43-48页 |
·模型的建立及F检验、t检验 | 第44-45页 |
·单因素降维分析 | 第45-46页 |
·模型的优化分析 | 第46页 |
·频数分析 | 第46-47页 |
·偏导分析 | 第47-48页 |
·助剂对草甘膦防除苣荬菜的影响 | 第48-50页 |
4 讨论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