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市民社会的涵义及其对中国治理变迁的意义 | 第8-13页 |
一、 市民社会的概念 | 第8-9页 |
二、 市民社会的要素、特征及其理念 | 第9-10页 |
三、 市民社会对中国治理变迁的意义 | 第10-13页 |
(一) 治理与善治概述 | 第10页 |
(二) 市民社会的兴起对中国治理变迁的意义 | 第10-13页 |
第二章 中国市民社会的近代孕育 | 第13-19页 |
一、 近代中国市民社会的产生及其特征 | 第13-16页 |
二、 近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功能及其与国家的关系 | 第16-19页 |
第三章 当代中国市民社会:从衰落到兴起 | 第19-34页 |
一、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市民社会的衰落 | 第19-20页 |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 | 第20页 |
三、 当前中国市民社会发育现状及特点 | 第20-26页 |
(一) 当前中国市民社会发育的现状 | 第20-23页 |
(二) 当前发育中的中国市民社会的特点 | 第23-26页 |
四、 当前中国市民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其发育的制约因素 | 第26-34页 |
(一) 当前中国市民社会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二) 影响当前中国市民社会发育的制约因素 | 第27-34页 |
第四章 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基本思路 | 第34-45页 |
一、 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基本目标 | 第36-38页 |
二、 建构中国市民社会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8-39页 |
三、 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基本路径 | 第39-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