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4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4-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植物体内的渗调物质、光合作用及其遗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7-35页 |
1 渗透调节的定义及生理基础 | 第17-18页 |
1.1 渗透调节与渗透调控 | 第17页 |
1.2 渗透调节的生理基础 | 第17-18页 |
2 植物体内的渗透调节物质 | 第18-21页 |
2.1 渗透调节物质的种类 | 第18页 |
2.2 渗透调节物质的功能 | 第18-20页 |
2.3 渗透调节物质的转运 | 第20-21页 |
3 干旱胁迫下小麦体内的渗透调节物质与光合作用 | 第21-23页 |
4 渗透调节物质的遗传工程 | 第23-32页 |
4.1 渗透胁迫诱导表达的基因 | 第23-24页 |
4.2 植物胁迫抗性的遗传工程 | 第24-32页 |
4.2.1 渗透调节物质的遗传工程 | 第24-31页 |
4.2.2 抗氧化防御酶系基因的遗传工程 | 第31-32页 |
5 今后工作重点 | 第32-34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性小麦BADH表达与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 第35-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1.1 植物材料的种植及长期干旱胁迫处理 | 第36页 |
1.2 渗透调节能力测定 | 第36-37页 |
1.3 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 第37页 |
1.4 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37页 |
1.5 叶绿素a荧光参数测定 | 第37页 |
1.6 试剂来源及RNA提取 | 第37页 |
1.7 Northern杂交 | 第37页 |
1.8 BADH活性测定 | 第37-38页 |
1.9 甜菜碱含量测定 | 第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2.1 两个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与渗透调节能力 | 第38-39页 |
2.2 干旱胁迫对不同生育期不同小麦品种Pn,Fv/Fm及ΦPSII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 大田干旱对不同小麦品种乳熟期Pn,Fv/Fm,ΦPSII及NPQ日变化的影响 | 第40-42页 |
2.4 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BADH基因的表达 | 第42-43页 |
2.5 不同生育期不同小麦品种中BADH活性与甜菜碱含量变化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5页 |
4 小结 | 第45-46页 |
5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干旱胁迫下转BADH基因小麦不同生育期的抗性生理研究 | 第47-7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7-51页 |
1.1 转基因小麦材料栽培 | 第48-49页 |
1.1.1 幼苗期 | 第48页 |
1.1.2 灌浆期 | 第48-49页 |
1.2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第49-51页 |
1.2.1 电解质渗漏测定 | 第49页 |
1.2.2 渗透调节能力测定 | 第49页 |
1.2.3 BADH活性与甜菜碱含量测定 | 第49页 |
1.2.4 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a荧光参数测定 | 第49-50页 |
1.2.5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50-51页 |
1.2.6 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51页 |
1.2.7 SPM处理 | 第51页 |
1.2.8 MV处理 | 第51页 |
1.2.9 DTT处理 | 第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66页 |
2.1 低温胁迫对转基因小麦生理性状的影响 | 第51-58页 |
2.1.1 转基因植株的耐冷性分析 | 第51-52页 |
2.1.2 转基因植株的渗透调节能力测定 | 第52-53页 |
2.1.3 低温胁迫对转基因植株中BADH活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2.1.4 低温条件下转基因小麦叶片中甜菜碱、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的含量变化 | 第54页 |
2.1.5 低温胁迫对转基因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4-55页 |
2.1.6 转基因小麦叶片中活性氧清除酶的活性分析 | 第55-56页 |
2.1.7 相对强光低温胁迫下PSII反应中心的失活 | 第56-58页 |
2.1.8 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转基因小麦的耐冷性表现 | 第58页 |
2.2 干旱胁迫对转基因小麦灌浆期生理性状的影响 | 第58-66页 |
2.2.1 干旱胁迫下转基因小麦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与叶绿素含量 | 第59页 |
2.2.2 干旱胁迫下灌浆期转基因小麦叶片的荧光参数变化 | 第59-61页 |
2.2.3 干旱胁迫下转基因小麦灌浆期的CO_2气体交换参数变化 | 第61-62页 |
2.2.4 转基因小麦灌浆期光氧化能力测定 | 第62-63页 |
2.2.5 DTT处理对灌浆期转基因小麦热耗散能力的影 | 第63-65页 |
2.2.6 干旱胁迫下灌浆期转基因小麦叶片中甜菜碱含量 | 第65-66页 |
3 讨论 | 第66-68页 |
4 小结 | 第68-69页 |
5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69-70页 |
第四章 小麦BADHcDNA的克隆及对烟草的转化 | 第70-9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0-83页 |
1.1 材料及试剂 | 第70-71页 |
1.1.1 植物材料 | 第70页 |
1.1.2 菌株与质粒 | 第70页 |
1.1.3 酶及生化试剂 | 第70页 |
1.1.4 PCR引物 | 第70-71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71-83页 |
1.2.1 总RNA的提取 | 第71-72页 |
1.2.2 反转录 | 第72页 |
1.2.3 小麦BADH基因中间片段的克隆 | 第72-73页 |
1.2.4 连接反应 | 第73页 |
1.2.5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73页 |
1.2.6 转化 | 第73-74页 |
1.2.7 碱法小量提取质粒DNA | 第74页 |
1.2.8 酶切鉴定 | 第74-75页 |
1.2.9 序列测定 | 第75页 |
1.2.10 BADH基因5’端的克隆 | 第75-76页 |
1.2.11 BADH基因3’端的克隆 | 第76-77页 |
1.2.12 小麦BADH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 | 第77页 |
1.2.13 小麦BADH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7-78页 |
1.2.14 根癌农杆菌LBA4404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 | 第78页 |
1.2.15 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 | 第78-79页 |
1.2.16 转基因烟草的分子鉴定 | 第79-83页 |
1.2.16.1 烟草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79-80页 |
1.2.16.2 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 | 第80-81页 |
1.2.16.3 转基因植株的PCR-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81-83页 |
1.2.17 转基因烟草BADH活性测定 | 第8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3-92页 |
2.1 小麦BADH中间片段的克隆 | 第83-84页 |
2.2 小麦BADH5’端片段的分离 | 第84-85页 |
2.3 小麦BADH3’端片段的分离 | 第85-86页 |
2.4 小麦BADHcDNA全长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 第86-89页 |
2.5 小麦BADH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9-90页 |
2.6 烟草的转化及生长情况 | 第90-91页 |
2.7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91-92页 |
2.8 转基因烟草BADH活性分析 | 第92页 |
3 讨论 | 第92-96页 |
3.1 设计寡核甘酸应注意的问题 | 第92-94页 |
3.1.1 选择引物的一般规则 | 第92-93页 |
3.1.2 按照氨基酸序列设计寡核甘酸 | 第93-94页 |
3.2 各种获得全长cDNA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 第94-96页 |
3.2.1 筛选cDNA文库 | 第94页 |
3.2.2 传统RACE法 | 第94-95页 |
3.2.3 RNA连接酶介导的RACE | 第95页 |
3.2.4 Oligo-capping法 | 第95页 |
3.2.5 载体引物法 | 第95页 |
3.2.6 固相支持物法 | 第95-96页 |
3.3 转BADH烟草研究现状 | 第96页 |
4 小结 | 第96页 |
5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附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