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环境与聚落形态——静升乡土聚落空间形态分析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1 、 乡土环境与聚落空间形态的互动关系 | 第6-8页 |
2 、 乡土建筑研究的价值所在 | 第8-9页 |
3 、 研究乡土聚落空间形态的途径 | 第9-11页 |
第二章 静升乡土环境综述 | 第11-19页 |
1 、 灵石概貌 | 第11-13页 |
2 、 静升历史沿革与宗族发展 | 第13-15页 |
3 、 静升的自然环境 | 第15-17页 |
4 、 静升的人文环境 | 第17-19页 |
(1) 、 战乱的影响 | 第17页 |
(2) 、 儒学与科举 | 第17-18页 |
(3) 、 宗法体系 | 第18页 |
(4) 、 民俗与禁忌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静升聚落的演化历程 | 第19-31页 |
1 、 静升聚落现状 | 第19-23页 |
2 、 静升聚落的演化历程分析 | 第23-31页 |
第四章 静升构成与布局形态的演化 | 第31-54页 |
1 、 聚落的构成与布局形态 | 第31-32页 |
2 、 居住、宗法建筑体系的产生及其布局形态演化 | 第32-39页 |
(1) 、 居住、宗法建筑体系的产生 | 第32-33页 |
(2) 、 居住、宗法建筑体系的布局形态演化 | 第33-39页 |
3 、 崇祀建筑体系的产生及其布局形态演化 | 第39-48页 |
(1) 、 崇祀建筑体系的产生 | 第39-41页 |
(2) 、 崇祀建筑体系的布局形态演化 | 第41-48页 |
4 、 商业手工业建筑体系的产生及其布局形态演化 | 第48-54页 |
(1) 、 商业手工业建筑体系的产生 | 第49-52页 |
(2) 、 商业手工业建筑体系的布局形态演化 | 第52-54页 |
第五章 院落空间形态的扩展与演化 | 第54-72页 |
1 、 靠崖窑及敞院的空间形态扩展 | 第55-58页 |
2 、 合院的空间形态扩展 | 第58-66页 |
3 、 巷、堡的空间形态扩展与演化 | 第66-72页 |
第六章 院落空间形态的变异 | 第72-94页 |
1 、 宗法、崇祀体系的空间形态变异 | 第72-81页 |
2 、 商业手工业体系的空间形态变异 | 第81-87页 |
3 、 居住体系的空间形态变异 | 第87-94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94-102页 |
1 、 对乡土建筑未来的思考 | 第94-95页 |
2 、 对乡土建筑保护的建议 | 第95-100页 |
(1) 、 体系完整的原则 | 第96-97页 |
(2) 、 集中保护的原则 | 第97-99页 |
(3) 、 梯次开发的原则 | 第99-100页 |
3 、 煞笔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附录 | 第104-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发表论文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