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无效市场中主体行为对股票价格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

导论第1-26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4-21页
  一、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第14-16页
  二、 证券投资组合选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模型综述第16-17页
  三、 金融市场微观价格机制分析第17-19页
  四、 现代金融理论对EMH的质疑及市场主体行为对证券价格的影响第19-20页
  五、 我国股票市场效率分析第20-21页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第21-23页
  一、 研究对象第21-22页
  二、 研究范围与方法第22-23页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难点与创新第23-26页
  一、 论文框架安排第23-24页
  二、 论文研究难点第24-25页
  三、 论文主要创新第25-26页
第一章 有效市场中信息的传递与股票价格的形成第26-46页
 第一节 有效资本市场概念的引入及理论与实证基础第26-32页
  一、 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第26-28页
  二、 有效资本市场的分类第28-30页
  三、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第30页
  四、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第30-32页
 第二节 传统财务理论定价模型对股票价格的决定第32-37页
  一、 财务理论的内在价值法第33-37页
  二、 财务理论的相对价值法第37页
 第三节 理性投资者、证券投资组合选择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37-44页
  一、 证券投资组合选择第38-39页
  二、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39-40页
  三、 CAPM条件放松与资产定价模型的发展第40-42页
  四、 套利定价理论第42-44页
 小结第44-46页
第二章 投资者类型对信息传递和证券价格的影响第46-67页
 第一节 市场中存在的不同类型投资者第46-50页
 第二节 金融市场微观价格机制与序列交易模型中证券价格的确定第50-53页
  一、 金融市场微观价格机制分析概述第50页
  二、 贝叶斯学习过程与G-M模型的价格形成过程分析第50-53页
 第三节 理性预期、交易者策略与证券价格的确定第53-61页
  一、 Kyle模型与知情交易者策略第53-57页
  二、 非知情交易者策略第57-61页
 小结第61-63页
 附录 贝叶斯学习规则与过程第63-67页
第三章 无效市场中主体行为对证券价格的影响第67-88页
 第一节 对EMH的理论与实证挑战第67-70页
 第二节 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对心理错误的影响第70-73页
  一、 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第71-72页
  二、 投资者常见的心理错误第72-73页
 第三节 投资者情绪对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第73-78页
  一、 BSV模型对反应不足与过度反应的解释第74-77页
  二、 DHS模型对反应不足与过度反应的解释第77-78页
 第四节 心理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实际影响第78-81页
  一、 投资者的心理对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第78-80页
  二、 心理因素引起投资者失误第80-81页
 小结第81-82页
 附录第82-88页
  一、 BSV模型的数学描述第82-84页
  二、 DHS模型的数学分析过程及基本结论第84-88页
第四章 无效市场中非随机性非理性交易行为对证券价格的影响第88-106页
 第一节 投资基金激励机制的特点及影响第88-91页
  一、 投资基金的业绩与经理层收入关系分析第88-90页
  二、 相对业绩评价标准第90-91页
 第二节 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第91-95页
 第三节 投资基金的橱窗装饰效应与追逐风险倾向第95-99页
  一、 橱窗装饰效应第95-97页
  二、 调整投资组合的风险的策略第97-99页
 第四节 投资基金的非效率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第99-100页
 第五节 上市公司与证券分析师的非效率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第100-104页
  一、 公司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第100-103页
  二、 分析师预测的非效率行为对证券价格的影响第103-104页
 小结第104-105页
 附录 羊群效应的衡量指标第105-106页
第五章 无效市场中套利行为对证券价格的影响第106-131页
 第一节 噪音交易者风险第106-110页
  一、 噪音交易是套利者面临风险的来源第106-108页
  二、 噪音交易对价格的影响第108-109页
  三、 噪音交易对价格影响的经济解释第109-110页
 第二节 职业套利行为第110-115页
  一、 有限套利行为模型第111-113页
  二、 以业绩为评价基础的套利对市场效率的影响第113-114页
  三、 以业绩为评价基础的套利对证券价格的影响第114-115页
 第三节 套利者对非知情交易者接收处理信息的影响第115-122页
  一、 统一理论模型第115-116页
  二、 统一理论模型的基本结论第116-122页
 第四节 套利者对正反馈策略的利用及对价格的影响第122-124页
 小结第124-125页
 附录 正反馈投资策略的理论模型第125-131页
第六章 我国股票市场特征与股票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131-154页
 第一节 中国股票市场特征概述第131-139页
  一、 我国股票市场“计划色彩”与“行政色彩”浓厚第131-132页
  二、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严重分割第132-135页
  三、 我国股票市场长期以来投资者结构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第135-136页
  四、 我国股票市场具有的一些特征第136-139页
 第二节 有关股票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的回顾第139-145页
  一、 西方金融学术文献中对于股票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139-141页
  二、 我国学者对于我国市场的研究结论第141-145页
 第三节 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145-153页
  一、 假设前提、变量设置及研究方法第145-147页
  二、 样本选择、模型构建及回归结果第147-151页
  三、 研究结论第151-153页
 小结第153-154页
第七章 我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实证分析第154-168页
 第一节 有关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实证研究文献总结第154-159页
  一、 外文文献研究结果概述第154-158页
  二、 我国股票市场有关研究结论第158-159页
 第二节 我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与过度反应实证分析第159-167页
  一、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第159-161页
  二、 实证结果第161-167页
 小结第167-168页
第八章 我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的深度分析第168-186页
 第一节 考虑新股发行时股票市场的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的分析第168-172页
 第二节 规模效应对股票市场价格反应不足及反应过度影响的分析第172-176页
 第三节 市场交易活跃程度对股票市场价格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影响的分析第176-180页
 第四节 反应不足与股票价值的相互影响分析第180-184页
 小结第184-186页
全文总结第186-189页
参考文献第189-197页
后记第197-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重塑研究--基于价值创造的视角
下一篇:企业集团协同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