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言 | 第1-18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8-10页 |
| ·滚动勘探开发现状 | 第10-15页 |
| ·滚动勘探开发的特点 | 第10-11页 |
| ·滚动勘探开发类型及工作内容 | 第11-13页 |
| ·滚动勘探开发工作特点及工作程序 | 第13-15页 |
| ·研究的技术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技术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2 油藏精细描述 | 第18-59页 |
| ·勘探开发简况 | 第18-20页 |
| ·地质概况 | 第20-23页 |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0页 |
| ·成藏机理 | 第20-21页 |
| ·构造特征 | 第21-23页 |
| ·储层评价研究 | 第23-51页 |
| ·地层划分 | 第23-25页 |
| ·储层沉积特征研究 | 第25-32页 |
| ·盖层及隔夹层分布规律的研究 | 第32页 |
| ·储层非均质研究及储层评价 | 第32-51页 |
| ·油水系统及油藏类型分析 | 第51-52页 |
| ·新增石油地质储量的计算 | 第52-55页 |
| ·新增储量区域确定 | 第52-53页 |
| ·储量参数确定 | 第53-54页 |
| ·储量计算 | 第54-55页 |
| ·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55-59页 |
| ·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 ·建模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 3 油藏工程研究 | 第59-67页 |
| ·油藏压力、温度系统研究 | 第59-60页 |
| ·油藏压力系统 | 第59页 |
| ·油藏温度系统 | 第59-60页 |
| ·油藏流体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 第60-63页 |
| ·流体性质分析 | 第60-63页 |
| ·油藏天然能量评价及开发方式选择 | 第63-65页 |
| ·天然能量评价 | 第63-64页 |
| ·开发方式选择 | 第64-65页 |
| ·油藏初期开采特征分析 | 第65-67页 |
| ·油田天然能量较低,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地层压力下降快 | 第65-66页 |
| ·油井初期产能较高,单井产能差异大 | 第66页 |
| ·利用天然能量开采,油井产量递减大 | 第66页 |
| ·平面上单井产能受原油物性影响大 | 第66页 |
| ·水井吸水指数高,能保证注入压力低于破裂压力注水 | 第66-67页 |
| 4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 第67-73页 |
| ·油藏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67页 |
| ·开采技术政策研究 | 第67-71页 |
| ·注水开发可行性评价 | 第68页 |
| ·注采比优选 | 第68-69页 |
| ·注水时机优选 | 第69页 |
| ·采油速度优选 | 第69-70页 |
| ·注水井网优选 | 第70页 |
| ·合理井距优选 | 第70-71页 |
| ·物性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71-73页 |
| ·水平渗透率敏感性分析 | 第71-72页 |
| ·垂直渗透率敏感性分析 | 第72-73页 |
| 5 滚动开发技术对策研究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 第73-75页 |
| ·主要技术对策 | 第73页 |
|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73-74页 |
| ·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 第74-75页 |
| 6 结论和认识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附图 | 第80-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