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8页 |
·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特点 | 第8-10页 |
·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形态特征 | 第8页 |
·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寄主范围 | 第8-9页 |
·马铃薯早疫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9-10页 |
·病原菌毒素 | 第10页 |
·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特点 | 第10-11页 |
·马铃薯早疫病的危害症状 | 第10页 |
·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规律 | 第10-11页 |
·马铃薯早疫病的危害损失评估 | 第11页 |
·国内外关于马铃薯早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抗病育种方面 | 第11页 |
·农业防治 | 第11-12页 |
·化学防治 | 第12-15页 |
·生物防治 | 第15-16页 |
·利用诱导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25页 |
·供试材料 | 第18-19页 |
·供试菌株 | 第18页 |
·试验地概况及供试品种 | 第18页 |
·供试药剂 | 第18-19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19页 |
·试验所需仪器 | 第19页 |
·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效果 | 第19-21页 |
·系列浓度的配置和培养基的制备 | 第19-20页 |
·接种 | 第20页 |
·抑菌率的计算 | 第20页 |
·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联合毒力评价 | 第21页 |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 | 第21-22页 |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施药方法 | 第21-22页 |
·田间管理 | 第22页 |
·生长期调查 | 第22页 |
·收获期测产 | 第22页 |
·马铃薯早疫病的危害损失评估 | 第22-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施药与调查方法 | 第23页 |
·收获期测产 | 第23页 |
·危害损失评估计算方法 | 第23页 |
·嘧菌酯(阿米西达)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试验示范 | 第23-25页 |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施药与调查方法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6页 |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 第25-30页 |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和EC50 | 第25-29页 |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EC50 比较 | 第29-30页 |
·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联合毒力 | 第30页 |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 | 第30-32页 |
·安全性 | 第30页 |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 | 第30-31页 |
·药剂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马铃薯早疫病的病害损失评估 | 第32-34页 |
·嘧菌酯(阿米西达)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试验示范 | 第34-36页 |
·嘧菌酯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效果 | 第34页 |
·嘧菌酯处理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对产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38页 |
5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作者简历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