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1.1 现场总线概述 | 第8-10页 |
1.1.1 现场总线简介 | 第8页 |
1.1.2 现场总线发展的背景与趋势 | 第8-9页 |
1.1.3 现场总线的特点和优点 | 第9-10页 |
1.2 现场总线发展的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12-21页 |
2.1 PROFIBUS组成 | 第12页 |
2.2 PROFIBUS的协议结构 | 第12-17页 |
2.2.1 传输技术 | 第13-15页 |
2.2.2 总线存取协议 | 第15-17页 |
2.2.3 应用层 | 第17页 |
2.3 基于PROFIBUS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第17-19页 |
2.3.1 结构 | 第17-18页 |
2.3.2 组成 | 第18-19页 |
2.4 本人设计的PROFIBUS-DP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第19-21页 |
第三章 PROFIBUS-DP从站接口设计 | 第21-37页 |
3.1 DP从站协议的实现方法 | 第21-22页 |
3.2 从站协议芯片 | 第22-27页 |
3.2.1 SPM2 | 第22页 |
3.2.2 LSPM2 | 第22-23页 |
3.2.3 SPC3 | 第23-25页 |
3.2.4 DPC31 | 第25-27页 |
3.3 采用DPC31从站接口的硬件设计 | 第27-30页 |
3.3.1 总体设计 | 第27-28页 |
3.3.2 处理器接口 | 第28-29页 |
3.3.3 串行总线接口 | 第29-30页 |
3.4 从站固化软件的设计 | 第30-35页 |
3.4.1 从站接口软件设计 | 第30-34页 |
3.4.2 系统功能的软件设计 | 第34-35页 |
3.5 从站接口GSD文件 | 第35-37页 |
第四章 PROFIBUS-DP主站设计 | 第37-49页 |
4.1 PROFIBUS-DP主站的实现方法 | 第37-38页 |
4.1.1 协议ASIC芯片外加其扩展固化程序 | 第37-38页 |
4.1.2 由微处理器运行完整的协议站来实现 | 第38页 |
4.2 主站协议芯片ASPC2 | 第38-43页 |
4.2.1 功能概述 | 第38-40页 |
4.2.2 引脚描述 | 第40-42页 |
4.2.3 ASIC接口 | 第42-43页 |
4.3 主站接口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 第43-47页 |
4.3.1 处理器接口 | 第43-45页 |
4.3.2 串行总线接口 | 第45-46页 |
4.3.3 主站接口电路 | 第46页 |
4.3.4 固化软件设计 | 第46-47页 |
4.4 主站接口的GSD文件 | 第47页 |
4.5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软件 | 第47-49页 |
第五章 PROFIBUS的网络构架 | 第49-66页 |
5.1 PA的物理层 | 第49-51页 |
5.2 DP/FMS基于RS-485的物理层 | 第51-53页 |
5.3 PROFIBUS的光纤传输技术 | 第53-66页 |
5.3.1 光纤的传输特性 | 第53-54页 |
5.3.2 PROFIBUS的光纤接入 | 第54-56页 |
5.3.3 光链路模块设计 | 第56-62页 |
5.3.3.1 光收发模块的选型 | 第56-57页 |
5.3.3.2 光纤接口驱动设计 | 第57-59页 |
5.3.3.3 电源设计 | 第59-60页 |
5.3.3.4 光链路模块整体设计 | 第60-62页 |
5.3.4 基于OLM的PROFIBUS网络构建 | 第62-63页 |
5.3.5 光纤安装与布线 | 第63-66页 |
5.3.5.1 光纤部件 | 第63-64页 |
5.3.5.2 基于光纤的网络连接 | 第64-65页 |
5.3.5.3 光缆的敷设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基于PROFIBUS-DP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第66-73页 |
6.1 系统概述 | 第66-67页 |
6.2 组态 | 第67-71页 |
6.2.1 概述 | 第67-68页 |
6.2.2 主站组态 | 第68-69页 |
6.2.3 从站组态 | 第69-70页 |
6.2.4 总线组态 | 第70-71页 |
6.3 系统的搭建 | 第71-7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
附录2: DPC31芯片引脚分配 | 第78-80页 |
附录3: DPC31寄存器分配 | 第80-85页 |
附录4: 采用DPC31的PROFIBUS-DP从站接口原理图 | 第85-86页 |
附录5: IM180双口RAM分配 | 第86-87页 |
附录6: ASPC2芯片引脚分配 | 第87-88页 |
附录7: ASPC2内部寄存器分配(Intel模式) | 第88-89页 |
附录8: 多模PROFIBUS光纤中继器硬件原理图 | 第89-90页 |
附录9: 单模PROFIBUS光纤中继器硬件原理图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