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论文

多边形网格融合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目录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22页
 1.1 三维物体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表示第8-9页
 1.2 三维物体融合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国际主流算法分析第10-19页
  1.3.1 基于全局调和映射第11页
  1.3.2 基于过程隐式曲面第11-14页
  1.3.3 基于Level Set第14-16页
  1.3.4 基于多分辨率细分曲面第16-19页
 1.4 我们的创新思路第19-21页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21-22页
第二章 基于局部调和映射的网格融合第22-35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基于全局调和映射的网格融合算法及缺点第22-24页
 2.3 基于局部调和映射的局部网格融合算法第24-31页
  2.3.1 新算法采取的改进策略和框架第24-25页
  2.3.2 局部调和映射第25-27页
  2.3.3 待融合区域的抽取第27页
  2.3.4 边界调整第27-29页
  2.3.5 拓扑合并第29页
  2.3.6 融合控制第29-31页
 2.4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31-34页
 2.5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基于变分隐式曲面的网格融合第35-47页
 3.1 引言第35-39页
  3.1.1 变分隐式曲面第35-39页
 3.2 算法框架第39-41页
 3.3 前期交互第41页
 3.4 构造过渡曲面第41页
 3.5 后期修正第41-43页
 3.6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43-46页
 3.7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相关交互技术的研究第47-61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在稠密网格上交互指定局部区域第48-57页
  4.2.1 以前的研究和我们的思路第48-51页
  4.2.2 新的网格上指定局部区域的方法第51-57页
 4.3 稠密网格与平面相截的算法研究第57-60页
  4.3.1 截面的数学表示第57页
  4.3.2 截面与孔的关系第57页
  4.3.3 截面与多边行关系判定第57-58页
  4.3.4 孔的自动形成第58-59页
  4.3.5 结果与讨论第59-60页
 4.4 结论第60-6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5.1 扩展和优化第61页
 5.2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系统的神经网络建模及仿真研究
下一篇:智能PID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