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1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4-19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4-19页 |
1.2.1 田间设计 | 第14-15页 |
1.2.2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长动态及农艺性状调查 | 第15页 |
1.2.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的温度反应测定试验 | 第15-17页 |
1.2.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鉴定 | 第17-18页 |
1.2.5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的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9-32页 |
2.1 2000-2001年水稻生育阶段气象资料 | 第19-20页 |
2.2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长动态 | 第20-24页 |
2.2.1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长动态 | 第20-21页 |
2.2.2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自然条件下的抽穗期 | 第21-22页 |
2.2.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农艺性状分析 | 第22-24页 |
2.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分析 | 第24-32页 |
2.3.1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自然条件下的育性分析 | 第24-26页 |
2.3.2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低温条件下的育性分析 | 第26-32页 |
2.3.2.1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值 | 第26-30页 |
2.3.2.2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 | 第30-32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32-36页 |
3.1 讨论 | 第32-35页 |
3.2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致谢辞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