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转基因抗虫棉Bt基因的遗传效应与定位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前言第12-28页
   ·棉花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第12-19页
     ·棉花的基因组研究和基因定位第12-15页
     ·棉花的起源与进化研究第15-17页
     ·棉花的纤维发育分子生物学第17-19页
   ·棉花的抗虫研究第19-26页
     ·转基因抗虫棉的来源与种类第20-21页
     ·抗虫基因的转化和鉴定方法第21-22页
     ·转基因抗虫棉的育成途径第22页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生、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第22-23页
     ·转基因抗虫棉推广中的问题第23-26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37页
   ·试验材料第28-30页
     ·供试棉种第28-29页
     ·基因来源及结构第29页
     ·半双列杂交组合配制第29页
     ·定位群体和等位测验群体的构建第29-30页
   ·抗虫鉴定第30页
   ·农艺性状的考察第30-31页
     ·F_2分离群体的田间种植和农艺性状考察第30页
     ·半双列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的考察第30-31页
   ·RFLP分析第31-34页
     ·棉花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1页
     ·RFLP分析第31-33页
     ·质粒DNA的抽提第33-34页
     ·芽孢杆菌质粒DNA的抽提第34页
   ·DNA插入区间的结构分析第34-36页
     ·热不对称PCR的扩增第34-35页
     ·反向PCR的扩增第35页
     ·PCR产物的回收与克隆第35-36页
     ·DNA测序与比较分析第36页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第36页
   ·统计方法第36-37页
3 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表现与Bt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第37-59页
   ·不同来源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第37-40页
   ·不同来源抗虫棉的田间性状表现第40页
   ·泗3Bt与原始受体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分析第40-41页
   ·抗虫棉与推广品种间配合力分析第41-44页
   ·六个分离群体中产量与抗虫性的相互关系第44-45页
   ·讨论第45-59页
4 转基因抗虫棉的Bt基因遗传分离规律和插入区结构分析第59-70页
   ·引言第59页
   ·结果与分析第59-67页
     ·转基因抗虫棉的Bt插入鉴定第59-60页
     ·转基因抗虫棉Bt插入拷贝数分析第60-61页
     ·不同来源的抗虫棉的Bt在F_2代的分离规律与等位性测验第61页
     ·抗虫棉Bt基因插入区间的DNA结构分析第61-67页
       ·Bt插入区间的DNA结构分析策略第61-62页
       ·Bt基因插入区间的下游DNA结构分析第62-65页
       ·Bt插入区小游的上游DNA结构分析第65-67页
   ·讨论第67-70页
5 棉花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与QTL定位第70-77页
   ·引言第70页
   ·结果与分析第70-72页
     ·多态性筛选第70-71页
       ·RFLP探针多态性筛选第70页
       ·RAPD引物的多态性筛选第70页
       ·SSR引物的多态性筛选第70-71页
       ·Inter-SSR和SSR引物的多态性筛选第71页
     ·RFLP图谱的构建第71-72页
     ·QTL位点的定位第72页
   ·讨论第72-77页
6 参考文献第77-89页
7 附录第89-93页
8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世界中的基督式人物
下一篇:奥斯丁和勃朗特创作中的“灰姑娘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