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概述第8-21页
   ·伺服技术的发展和回顾第8-9页
   ·交流伺服技术现状第9-17页
   ·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技术第17-21页
第二章 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原理第21-39页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第21-28页
   ·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的几种方式第28-31页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线性化解耦控制第31-39页
第三章 高性能伺服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第39-61页
   ·数模混合式交流伺服系统的总体结构第39-40页
   ·80C196KC单片机简介第40-43页
   ·基于80C196KC的数模混合式交流伺服系统硬件设计第43-55页
     ·80C196最小系统组成第44-45页
     ·位置速度反馈信号处理单元第45-47页
     ·电机转速信号处理第47-51页
     ·电流检测与控制第51-53页
     ·系统功率电路第53页
     ·系统保护电路第53-55页
   ·系统软件设计第55-59页
     ·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第55-56页
     ·伺服系统主程序第56页
     ·系统中断程序模块集第56-59页
   ·系统的工业应用第59-61页
第四章 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第61-80页
   ·引言第61页
   ·提高正弦波输出电流精度第61-62页
   ·瞬时速度与负载扰动的估计第62-65页
   ·速度与位置控制器设计第65-74页
   ·低速摩擦等效负载扰动的补偿控制第74-77页
   ·系统实验结果第77-80页
第五章 基于神经网络学习控制的伺服系统第80-101页
   ·引言第80-81页
   ·基于神经元状态的伺服系统自适应极点配置控制第81-93页
     ·神经元状态估计器第81-84页
     ·基于神经元状态的自适应极点配置控制第84-86页
     ·神经元状态反馈极点配置控制的收敛性第86-88页
     ·克服局部极小的策略第88-89页
     ·仿真实验研究第89-93页
   ·基于神经网络逆动力学模型的预测控制第93-100页
     ·逆动力学模型的神经网络辨识第93-95页
     ·基于神经网络逆动力学模型的预测控制第95-97页
     ·仿真与实验研究第97-100页
   ·实时性分析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8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和科研工作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免疫应答反应机制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内毒素脂多糖在牙髓炎症中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