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2页 |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15页 |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页 |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理论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述评 | 第18-19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实证分析与规范研究相结合 | 第19页 |
·共性分析与个性分析相结合 | 第19-20页 |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 第20页 |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 第20页 |
4 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县域经济的基本理论 | 第22-36页 |
1 县域经济的概念、内涵和地位 | 第22-25页 |
·县域经济的概念 | 第22-23页 |
·县域经济的内涵 | 第23页 |
·县域经济的地位 | 第23-25页 |
2 县域经济的性质和特征 | 第25-26页 |
·县域经济的性质 | 第25页 |
·县域经济的特征 | 第25-26页 |
3 县域经济的构成要素和环境因素 | 第26-29页 |
·县域经济的构成要素 | 第26-28页 |
·环境因素 | 第28-29页 |
4 县域经济的类型和阶段 | 第29-32页 |
·县域经济的类型划分 | 第29-31页 |
·县域经济的阶段划分 | 第31-32页 |
5 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32-36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33-34页 |
·点轴开发理论 | 第34页 |
·梯度推进理论 | 第34页 |
·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 | 第34-35页 |
·赫希曼的“联系效应理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县域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41页 |
1 评价指标的功能 | 第36页 |
2 指标的逻辑关系 | 第36页 |
3 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 第36-37页 |
4 指标选择的步骤 | 第37页 |
5 县域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的构成 | 第37-38页 |
6 县域经济综合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38-40页 |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 第38-39页 |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9页 |
·计算过程 | 第39-40页 |
7 湖南省现阶段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体系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差距比较及发展战略 | 第41-55页 |
1 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比较 | 第41-43页 |
2 影响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43-46页 |
3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 第46-53页 |
·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线 | 第46-47页 |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依托 | 第47-48页 |
·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 | 第48-52页 |
·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点 | 第48-49页 |
·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的祸合机理 | 第49-52页 |
·发展特色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 第52页 |
·发展民营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选择 | 第52-53页 |
4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况研究—以湖南省会同县为例 | 第55-75页 |
1 会同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差距和发展阶段特征分析 | 第55-61页 |
·会同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 第55-61页 |
·会同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第56-57页 |
·会同县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57-58页 |
·会同县城市化水平分析 | 第58-59页 |
·会同县域经济欠发达特征明显 | 第59-61页 |
2 会同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61-66页 |
·会同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 第61-63页 |
·重要资源优势分析 | 第61-62页 |
·经济基础优势分析 | 第62-63页 |
·会同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 第63-65页 |
·会同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65-66页 |
3 会同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及战略重点 | 第66-69页 |
·战略思路 | 第66-67页 |
·战略重点 | 第67-69页 |
·工业化突出壮大支柱产业 | 第67-68页 |
·农业突出调整产业结构 | 第68页 |
·城镇化突出县城建设 | 第68-69页 |
·三产业突出发展生态旅游业 | 第69页 |
·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构筑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 | 第69页 |
4 会同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 第69-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