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关于政府监管的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关于电信业政府监管的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历史分析方法 | 第14页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4页 |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中国电信消费者权益概说 | 第15-24页 |
·电信服务与电信消费概述 | 第15-18页 |
·电信服务的特征 | 第15-16页 |
·电信消费的特征 | 第16-18页 |
·电信消费者的权益 | 第18-24页 |
·电信消费者的一般权益 | 第18-20页 |
·电信消费者的特殊权益 | 第20-24页 |
第3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应成为电信监管的价值取向 | 第24-34页 |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WTO对电信业要求的核心内容 | 第24-26页 |
·关于基础电信谈判协议 | 第25页 |
·关于电信附件的说明 | 第25页 |
·关于电信参考文件的说明 | 第25-26页 |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世界电信业改革的基本趋势 | 第26-30页 |
·美国 | 第27-28页 |
·日本 | 第28-29页 |
·欧盟 | 第29页 |
·俄罗斯 | 第29-30页 |
·澳大利亚 | 第30页 |
·我国台湾地区 | 第30页 |
·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电信监管价值核心的重大意义 | 第30-34页 |
·有利于维护竞争秩序 | 第31页 |
·有利于实现消费者的权利 | 第31-32页 |
·有利于降低执法成本和提高执法效率 | 第32页 |
·有利于壮大消费者力量 | 第32页 |
·有利于促进消费保护模式转变 | 第32-34页 |
第4章 电信监管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4-52页 |
·电信监管概述 | 第34-39页 |
·电信监管的必要性 | 第34-35页 |
·电信监管的主要内容 | 第35-39页 |
·电信监管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9-48页 |
·政府的不作为 | 第42-43页 |
·电信企业的侵权违约行为 | 第43-48页 |
·电信监管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8-52页 |
·基本原因是市场不规范 | 第48-49页 |
·直接原因是体制不健全 | 第49-50页 |
·外在原因是政策的随意性 | 第50-52页 |
第5章 基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电信监管措施研究 | 第52-65页 |
·改革电信管制模式 | 第52-54页 |
·管制目标要从简单的破除垄断转变为维护电信市场的公平竞争 | 第52页 |
·管制模式要从非对称管制转变为对称管制 | 第52-53页 |
·管制重点要从严格控制市场准入转变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 第53页 |
·管制手段要从行政手段转变为法律手段 | 第53-54页 |
·加快我国电信法制建设 | 第54-56页 |
·我国电信业是基于市场机制型还是政府监管型的问题 | 第54页 |
·要确保监管部门的执法权限和执法力度 | 第54-55页 |
·要确保多家电信公司之间的公平竞争 | 第55页 |
·必须解决宽带不宽的问题 | 第55页 |
·电信用户的通信自由个人隐私及企业利益能得到保护 | 第55页 |
·电信计费的准确与公平要得到保证 | 第55-56页 |
·通信安全必须得到保证 | 第56页 |
·要对电信增值业务进行有效监管 | 第56页 |
·彻底解决互联互通问题 | 第56-59页 |
·互联互通要以成本为基础公平有效为前提 | 第56-57页 |
·互联互通必须以全业务经营为基础 | 第57-58页 |
·加快电信法制建设 | 第58页 |
·加强通信行业管理 | 第58页 |
·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 第58-59页 |
·确保电信普遍服务 | 第59-60页 |
·实现普遍服务的技术方法 | 第59页 |
·普遍服务的资金筹集方式 | 第59-60页 |
·普遍服务资金的分配 | 第60页 |
·实施科学的电信资费政策 | 第60-65页 |
·逐步调整中国的电信资费政策 | 第62-63页 |
·逐步改革电信行业价格形成机制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