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型生态城市构建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理论概述 | 第17-37页 |
·生态城市理论 | 第17-25页 |
·生态城市的概念 | 第17-19页 |
·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 | 第19-20页 |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 第23-25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5-30页 |
·循环经济的概念 | 第25页 |
·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 第25-26页 |
·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 第26-27页 |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 第27-30页 |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的关系 | 第30-34页 |
·路径导向关系 | 第30-32页 |
·目标导向关系 | 第32-33页 |
·趋势导向关系 | 第33-34页 |
·建设生态城市的循环经济模式 | 第34-37页 |
·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34页 |
·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 第34-35页 |
·循环型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 | 第35-37页 |
第3章 长沙市发展现状分析 | 第37-44页 |
·区位条件 | 第37页 |
·自然资源条件 | 第37-39页 |
·水资源 | 第37页 |
·土地资源 | 第37-38页 |
·森林资源 | 第38页 |
·能源动力 | 第38页 |
·矿产资源 | 第38-39页 |
·气候资源 | 第39页 |
·旅游资源 | 第39页 |
·经济发展概况 | 第39-40页 |
·综合情况 | 第39-40页 |
·各产业发展情况 | 第40页 |
·社会发展概况 | 第40-42页 |
·社会就业 | 第40-41页 |
·科技事业 | 第41页 |
·基础设施 | 第41-42页 |
·资源环境保护状况 | 第42-44页 |
·水环境状况 | 第42页 |
·大气环境状况 | 第42-43页 |
·环境噪声状况 | 第43页 |
·农业污染状况 | 第43-44页 |
第4章 长沙市循环型生态城市建设指标分析 | 第44-6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4-45页 |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5-46页 |
·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 | 第46-47页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46页 |
·指标标准化 | 第46页 |
·计算综合指数 | 第46-47页 |
·长沙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 第47-61页 |
·经济发展评价 | 第47-51页 |
·资源环境保护发展评价 | 第51-56页 |
·社会进步评价 | 第56-59页 |
·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分析 | 第59-61页 |
第5章 推进循环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 第61-70页 |
·发展定位 | 第61页 |
·总体思路 | 第61-63页 |
·产业体系构建 | 第63-68页 |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培育生态工业经济 | 第63-64页 |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生态农业 | 第64-65页 |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态服务业 | 第65-68页 |
·技术支撑体系构建 | 第68页 |
·制度保障体系构建 | 第68-69页 |
·稳步推进长沙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附录A 指标释义 | 第78-81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