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危害 | 第12页 |
| ·气候条件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关系 | 第12-13页 |
|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 第14-18页 |
| ·抗病育种 | 第14-15页 |
| ·农业措施 | 第15页 |
| ·化学防治 | 第15-17页 |
| ·生物防治 | 第17-18页 |
|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抗药性 | 第18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嘧菌酯与烯酰吗啉混配增效作用的研究 | 第20-2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 ·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 ·单剂的室内活性测定结果 | 第22-23页 |
| ·最佳配比的确定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51%嘧菌酯·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的配方筛选 | 第26-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 ·润湿剂的筛选 | 第30-31页 |
| ·分散剂的筛选 | 第31页 |
| ·载体的筛选 | 第31-32页 |
| ·崩解剂的筛选 | 第32页 |
| ·水的用量筛选 | 第32页 |
| ·配方优化筛选 | 第32-33页 |
| ·制剂室内毒力测定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51%嘧菌酯·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的质量检测 | 第36-46页 |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 ·供试药剂 | 第36页 |
| ·仪器 | 第36页 |
| ·试验方法 | 第36-39页 |
| ·润湿性、悬浮率、分散性、崩解性的测定 | 第36页 |
| ·粒径测定 | 第36页 |
| ·含水量测定 | 第36-37页 |
| ·细度测定 | 第37页 |
| ·51%嘧菌酯·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的实验分析方法 | 第37-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 ·润湿性的测定 | 第39页 |
| ·悬浮率的测定 | 第39页 |
| ·分散性的测定 | 第39页 |
| ·崩解性的测定 | 第39页 |
| ·产品的粒径分布 | 第39页 |
| ·含水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 ·湿筛实验测定 | 第40页 |
| ·嘧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液相色谱谱图 | 第40页 |
| ·分析方法线性相关性 | 第40-42页 |
| ·方法的精密度 | 第42页 |
| ·方法的准确度 | 第42-43页 |
| ·热贮稳定性测试结果 | 第43页 |
| ·小结 | 第43-46页 |
| 第五章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最佳施药日期的研究 | 第46-56页 |
| ·试验地点 | 第4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 ·CARAH预警模型数据分析方法 | 第46-48页 |
| ·田间晚疫病中心病株的发生调查 | 第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5页 |
| ·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的田间调查结果 | 第49页 |
| ·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的出现与降雨量和温湿度的关系 | 第49-52页 |
| ·CARAH模型计算的侵染日期与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日期的比较 | 第52-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51%嘧菌酯·烯酰吗啉WDG防治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 第56-62页 |
|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 ·试验材料 | 第56页 |
| ·试验方法 | 第56-5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8-59页 |
|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 第58-59页 |
| ·不同处理的增产效果 | 第59页 |
| ·小结 | 第59-62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讨论 | 第62-64页 |
|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 ·讨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