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概念界定及双重态度模型理论概述 | 第11-13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3-14页 |
·调查问卷法 | 第14-15页 |
·测量法 | 第15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5页 |
·访谈法 | 第1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5-38页 |
·山东省高中生体育态度的调查和测量结果及其分析 | 第15-25页 |
·山东省高中生外显体育态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6-17页 |
·高中生内隐体育态度的测量与结果分析 | 第17-20页 |
·内隐联结测验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对高中生内隐体育态度的施测 | 第18-19页 |
·内隐联结测验的说明及结果 | 第19-20页 |
·高中生外显体育态度与内隐体育态度测量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 第20-21页 |
·影响山东省高中生体育态度的多因素相关分析及因子阐述 | 第21-25页 |
·影响山东省高中生体育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21-22页 |
·山东省高中生体育态度相关具有显著性因素的R 型因子分析 | 第22-23页 |
·对影响山东省高中生体育态度的因子阐述 | 第23-25页 |
·山东省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5-35页 |
·山东省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结果 | 第25-29页 |
·山东省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 | 第25-26页 |
·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选择的活动项目 | 第26页 |
·山东省高中生掌握的运动技能情况 | 第26-27页 |
·山东省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 第27页 |
·山东省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强度 | 第27-28页 |
·山东省高中生体育锻炼程度 | 第28-29页 |
·影响山东省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多因素相关分析及因子阐述 | 第29-35页 |
·影响山东省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多因素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对山东高中生体育锻炼显著性相关的因素进行R 型因子分析 | 第30-32页 |
·对影响山东省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因子阐述 | 第32-35页 |
·高中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 | 第35-38页 |
·外显体育态度与内隐体育态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不同影响 | 第36页 |
·影响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一致性的因素 | 第36-38页 |
·态度的强度对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一致性的影响 | 第37页 |
·态度的普适性对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一致性的影响 | 第37页 |
·态度成分关系对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一致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其他心理变量对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一致性的影响 | 第38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建议 | 第39-41页 |
·加强高中生体育技能的培养,为体育锻炼提供技术保障 | 第39页 |
·强化学生的运动体验,培养良好的体育情感 | 第39页 |
·加强素质教育,为参与体育锻炼营造有利条件 | 第39页 |
·加大体育硬件建设,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 第39-40页 |
·创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体育认知 | 第40页 |
·深入研究,了解高中生的真实体育态度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一 | 第44-47页 |
附录二 | 第47-48页 |
附录三 | 第48-49页 |
附录四 | 第49-50页 |
发表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