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超滤/纳滤双膜技术资源化处理印染废水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1页 |
| ·印染行业的现状 | 第11页 |
| ·印染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 第11-13页 |
| ·印染废水的危害 | 第13页 |
| ·印染废水传统处理工艺 | 第13-16页 |
| ·物理法 | 第13-14页 |
| ·生物法 | 第14-15页 |
| ·化学法 | 第15-16页 |
| ·膜分离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 第16-18页 |
| ·微滤、超滤 | 第16-17页 |
| ·纳滤、反渗透 | 第17-18页 |
| ·膜技术与传统工艺组合 | 第18页 |
| ·膜集成工艺 | 第18页 |
| ·论文的选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创新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膜分离技术理论 | 第21-33页 |
| ·膜分离技术概论 | 第21-22页 |
| ·膜分离技术的分类 | 第22-23页 |
| ·膜材料与膜组件 | 第23-25页 |
| ·膜材料 | 第23-24页 |
| ·膜组器 | 第24-25页 |
| ·超滤膜技术 | 第25-27页 |
| ·超滤原理 | 第25-26页 |
| ·超滤膜性能表征 | 第26-27页 |
| ·纳滤膜技术 | 第27-29页 |
| ·纳滤的定义及特点 | 第27-28页 |
| ·纳滤机理 | 第28-29页 |
| ·浓差极化与膜污染 | 第29-33页 |
| ·浓差极化的影响及消除 | 第29-30页 |
| ·膜污染 | 第30页 |
| ·膜污染的消除 | 第30-33页 |
| 第三章 实验系统与方法 | 第33-37页 |
| ·实验用膜 | 第33页 |
| ·染料废水 | 第33-34页 |
| ·实验装置及条件 | 第34-35页 |
| ·分析方法与测试仪器 | 第35-37页 |
| ·分析测试项目 | 第35页 |
| ·分析测试仪器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超滤预处理实验结果 | 第37-40页 |
| ·超滤膜纯水通量 | 第37页 |
| ·操作因素对超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压力对超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时间对超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 ·超滤膜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纳滤处理实验研究 | 第40-57页 |
| ·纳滤膜纯水透过系数的测定 | 第40-41页 |
| ·操作因素对模拟染料废水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41-45页 |
| ·压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时间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操作因素对实际废水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45-52页 |
| ·压力因素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45-47页 |
| ·时间因素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 ·温度因素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 ·pH值因素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 ·膜对实际废水色度的去除及出水水质 | 第52-53页 |
| ·膜污染与清洗实验 | 第53-57页 |
| ·膜污染 | 第53-54页 |
| ·水力清洗实验 | 第54-5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实验结论 | 第57-58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