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役桥梁状态评估和养护管理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0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研究概况 | 第14-34页 |
·桥梁健康监测 | 第14-19页 |
·桥梁状态评估 | 第19-25页 |
·桥梁全寿命理论 | 第25-28页 |
·桥梁养护管理 | 第28-34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 第34-36页 |
·研究背景 | 第34页 |
·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第二章 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健康监测体系的设计及分析 | 第40-55页 |
·概述 | 第40页 |
·工程背景 | 第40-42页 |
·传感器布设方案 | 第42-44页 |
·监测截面 | 第42页 |
·监测项目 | 第42-44页 |
·传感器技术要求 | 第44页 |
·结构健康行为的分析和预测 | 第44-54页 |
·平面分析 | 第44-47页 |
·空间分析 | 第47-50页 |
·温度效应分析 | 第50-51页 |
·健康监测预警值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第三章 城市桥梁养护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 第55-75页 |
·概述 | 第55页 |
·桥梁养护的指标体系 | 第55-61页 |
·确定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56页 |
·桥梁分类的方法 | 第56-57页 |
·梁桥的指标体系 | 第57-58页 |
·拱桥的指标体系 | 第58-59页 |
·悬索桥的指标体系 | 第59-60页 |
·斜拉桥的指标体系 | 第60-61页 |
·模糊法层次分析法评估桥梁状态 | 第61-70页 |
·采用模糊方法的原因 | 第61-62页 |
·模糊理论 | 第62-65页 |
·三角模糊判断矩阵 | 第65-66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桥梁状态 | 第66-69页 |
·算例 | 第69-70页 |
·桥梁养护等级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第四章 基于桥梁全寿命的养护费用分析 | 第75-92页 |
·概述 | 第75-76页 |
·桥梁养护的初始费用C | 第76-77页 |
·相关名词的定义 | 第76页 |
·初始养护费用的计算 | 第76-77页 |
·桥梁性能退化对养护费用的影响 | 第77-87页 |
·基于性能退化预测的模糊评估 | 第77-79页 |
·马尔科夫法预测桥梁性能退化 | 第79-81页 |
·时间序列的神经网络预测桥梁性能退化 | 第81-87页 |
·利率对养护费用的影响 | 第87-90页 |
·经济学原理 | 第88-89页 |
·利率影响下的养护费用 | 第89-90页 |
·桥梁养护费用预测 | 第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91-92页 |
第五章 桥梁养护方案的优化选择 | 第92-113页 |
·概述 | 第92-93页 |
·桥梁养护规划的内容和意义 | 第92页 |
·养护规划的层级 | 第92-93页 |
·基于群排序方法的路网级桥梁养护排序 | 第93-97页 |
·多属性决策的群排序方法 | 第93-95页 |
·路网桥梁养护优先排序 | 第95-96页 |
·算例 | 第96-97页 |
·改进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 第97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项目级桥梁养护规划 | 第97-109页 |
·数学模型 | 第97-100页 |
·遗传算法 | 第100-102页 |
·遗传算法实现桥梁养护规划 | 第102-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10-113页 |
第六章 桥梁健康监测、预警与养护指南 | 第113-143页 |
·概述 | 第113-115页 |
·桥梁健康监测、预警 | 第114页 |
·桥梁养护规划 | 第114-115页 |
·结构健康监测、预警系统的组成和设计 | 第115-139页 |
·传感器子系统 | 第115-126页 |
·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子系统 | 第126-127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子系统 | 第127-131页 |
·评估与控制子系统 | 第131-139页 |
·桥梁养护规划 | 第139-141页 |
·桥梁养护排序 | 第139-140页 |
·桥梁养护措施 | 第140-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41-14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3-146页 |
·本文主要的工作与结论 | 第143-144页 |
·主要创新成果 | 第144-145页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45-146页 |
致谢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