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下边坡水毁机理的物理模拟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台风暴雨引发的公路病害 | 第10-11页 |
·研究台风暴雨引发公路水毁的重要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公路水毁研究方法的分类 | 第11页 |
·降雨和地下水对边坡的作用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冲刷防护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选题的依据 | 第17页 |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山区公路下边坡水毁原因分析 | 第19-33页 |
·浙江省公路水毁的特点 | 第19-21页 |
·浙江省公路水毁的地域分布特点 | 第19页 |
·浙江省公路水毁的发生时间特点 | 第19-20页 |
·浙江省公路水毁的类型 | 第20-21页 |
·浙江省公路水毁原因分析 | 第21-25页 |
·地貌条件 | 第21页 |
·地质条件 | 第21-22页 |
·气象条件 | 第22-23页 |
·山区公路的特点 | 第23-25页 |
·公路下边坡水毁原因分析 | 第25-30页 |
·河流冲刷坡脚 | 第25-27页 |
·边坡坡面冲刷 | 第27-29页 |
·渗透变形破坏 | 第29-30页 |
·公路下边坡水毁的机理和防治对策 | 第30-33页 |
·河流水产生水毁的关系与防治对策 | 第30页 |
·坡面水流产生水毁的关系 | 第30-32页 |
·坡面水流产生水毁的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公路下边坡坡面冲刷试验 | 第33-55页 |
·坡面冲刷的基本类型 | 第33-34页 |
·坡面冲刷的形态特征类型 | 第33-34页 |
·坡面冲刷的物质运移类型 | 第34页 |
·坡面冲刷理论 | 第34-41页 |
·坡面冲刷发生的条件 | 第34-38页 |
·坡面冲刷的冲刷强度 | 第38-39页 |
·坡面冲刷临界坡度 | 第39-4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41页 |
·坡面冲刷室内模型试验 | 第41-44页 |
·试验模型 | 第41-42页 |
·试验设备 | 第42-43页 |
·试验材料 | 第43-44页 |
·试验控制 | 第44页 |
·坡面冲刷试验现象描述 | 第44-50页 |
·含碎石粉质粘土的冲刷破坏现象 | 第45-46页 |
·含碎石粘土的冲刷破坏现象 | 第46-48页 |
·含碎石粘土后缘有地下水渗透的冲刷破坏现象 | 第48-50页 |
·坡面冲刷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冲刷深度 | 第50-51页 |
·坡面冲刷的纵向分带性 | 第51-52页 |
·坡面冲刷的影响因素 | 第52-54页 |
·坡面冲刷试验结论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公路下边坡渗流变形试验 | 第55-86页 |
·水位变化对路基边坡的影响 | 第55-59页 |
·路基的渗流特点 | 第55页 |
·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影响的机理 | 第55-56页 |
·有效应力原理 | 第56-57页 |
·达西定律 | 第57页 |
·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 | 第57-59页 |
·公路下边坡渗透室内模型试验 | 第59-63页 |
·试验目的 | 第59页 |
·试验模型 | 第59-60页 |
·试验设备 | 第60-62页 |
·试验材料 | 第62-63页 |
·试验分组 | 第63页 |
·公路下边坡渗透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63-85页 |
·浸润线位置 | 第63-70页 |
·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 第70-72页 |
·路基竖向变形 | 第72-83页 |
·坡面侧向位移 | 第83-85页 |
·公路下边坡渗透室内模型试验结论 | 第85-8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