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表调查中的面波方法与利用井资料提高分辨率的技术
提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有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表层结构调查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地震波衰减机制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1-14页 |
·地震波衰减补偿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4-18页 |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章节介绍 | 第18-20页 |
·基本思路 | 第18-19页 |
·章节介绍 | 第19-20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近地表调查中的面波方法 | 第21-54页 |
·面波勘探理论 | 第21-26页 |
·均匀半空间介质中的瑞雷波 | 第21-23页 |
·非均匀介质中的瑞雷波 | 第23-24页 |
·瑞雷波传播特点 | 第24-26页 |
·多道面波分析技术 | 第26-30页 |
·MASW频散曲线提取技术 | 第27页 |
·MASW反演技术 | 第27-30页 |
·面波记录正演模拟 | 第30-42页 |
·速度-应力方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 | 第31-33页 |
·初始及边界条件 | 第33-34页 |
·频散性与稳定性 | 第34页 |
·近地表结构正演模拟及分析 | 第34-42页 |
·鄂尔多斯沙漠区表层结构调查实例 | 第42-46页 |
·研究工区及地质背景 | 第43页 |
·数据采集及处理 | 第43页 |
·调查结果分析及认识总结 | 第43-46页 |
·塔里木沙漠区不同面波数据表层结构调查对比实例 | 第46-52页 |
·工区地质概况及地表地震地质条件 | 第46-47页 |
·数据准备 | 第47页 |
·数据处理思路 | 第47页 |
·处理结果分析及认识总结 | 第47-51页 |
·静校正应用及效果分析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微测井法提高地震分辨率 | 第54-81页 |
·微测井法提高分辨率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流程 | 第54-58页 |
·近地表地质模型 | 第54-56页 |
·数学模型 | 第56-57页 |
·处理流程 | 第57-58页 |
·常规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58-72页 |
·微测井数据采集及选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59-65页 |
·高频补偿因子求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65-67页 |
·理论补偿效果探讨 | 第67-72页 |
·叠后数据补偿应用及效果分析 | 第72-75页 |
·叠前数据补偿处理及应用效果分析 | 第75-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四章 垂直地震剖面法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 | 第81-107页 |
·垂直地震剖面技术 | 第81-84页 |
·VSP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81-82页 |
·VSP技术的野外采集方法 | 第82-83页 |
·VSP资料处理及流程概述 | 第83-84页 |
·利用VSP下行波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 | 第84-95页 |
·基本原理 | 第85-86页 |
·VSP下行波法拓频常规处理流程 | 第86-87页 |
·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 第87-90页 |
·应用实例及效果分析 | 第90-95页 |
·利用VSP上行波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 | 第95-101页 |
·基本原理 | 第95-96页 |
·VSP上行波法拓频处理流程 | 第96-97页 |
·应用实例及效果分析 | 第97-101页 |
·井资料提高数据分辨率处理软件的开发 | 第101-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五章 线性过渡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特征研究 | 第107-129页 |
·井数据分析 | 第107-111页 |
·线性过渡体基本理论 | 第111页 |
·一维正演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111-119页 |
·线性过渡介质中反射和透射系数 | 第111-115页 |
·线性过渡介质中地震波反射和透射响应 | 第115-119页 |
·二维正演模拟及分析 | 第119-127页 |
·正演模型的建立 | 第119-122页 |
·反射波特征分析 | 第122-124页 |
·透射波特征分析 | 第124-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3页 |
结论 | 第129-131页 |
展望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1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1-143页 |
发表学术论文 | 第141-142页 |
参加科研项目 | 第142页 |
获奖情况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摘要 | 第144-147页 |
Abstract | 第147-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