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 ·问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第2章 飞行训练的目的、要求及程序 | 第11-34页 |
| ·飞行训练的目的 | 第11-13页 |
| ·飞行训练 | 第11页 |
| ·飞行训练的总体目标 | 第11-12页 |
| ·南航飞行训练的目的 | 第12-13页 |
| ·飞行训练的分类与相关概念 | 第13-19页 |
| ·飞行训练的分类 | 第13-17页 |
| ·飞行训练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 ·民航总局对飞行训练的法规要求 | 第19-23页 |
| ·对航空公司组织实施飞行训练的法规要求 | 第19-20页 |
| ·对机组成员训练的基本要求 | 第20-21页 |
| ·对A320 机型副驾驶、机长、教员训练进入条件的要求 | 第21-23页 |
| ·南航实施飞行训练的现行程序 | 第23-33页 |
| ·副驾驶训练 | 第24-26页 |
| ·机长训练 | 第26-29页 |
| ·飞行教员训练 | 第29-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南航吉林分公司飞行员训练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34-39页 |
| ·南航吉林分公司飞行员训练现状 | 第34-35页 |
| ·南航吉林分公司飞行员训练存在问题 | 第35-37页 |
| ·问题成因分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南航吉林分公司飞行员训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9-48页 |
| ·引进飞行人员训练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 第39-40页 |
| ·引进评价指标体系的经济意义 | 第39页 |
| ·引进评价指标体系的社会意义 | 第39-40页 |
|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基本原则 | 第40-41页 |
|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结构 | 第41-43页 |
| ·南航吉林分公司飞行员训练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47页 |
| ·副驾驶训练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44页 |
| ·机长训练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6页 |
| ·飞行教员训练评价指标体系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南航吉林分公司飞行员训练指标评价方法研究 | 第48-64页 |
| ·指标评价方法比较选择 | 第48-52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48-51页 |
| ·优序对比法 | 第51-52页 |
| ·综合评价法 | 第52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61页 |
| ·定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54页 |
| ·定量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4-57页 |
| ·南航吉林分公司公司飞行员训练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 第57-61页 |
| ·飞行员训练综合评价实例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6章 飞行员训练评价指标体系的推广应用 | 第64-68页 |
| ·推广范围与原则 | 第64页 |
| ·在应用中保证取得成效的具体措施 | 第64-65页 |
| ·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论文摘要 | 第73-75页 |
| Abstract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