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贸易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实证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小结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理论分析 | 第18-30页 |
·技术溢出的相关说明 | 第18-21页 |
·技术溢出的概念 | 第18-19页 |
·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度量 | 第19-20页 |
·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测算方法 | 第20-21页 |
·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新古典增长理论 | 第21页 |
·新增长理论 | 第21-22页 |
·新贸易理论 | 第22-23页 |
·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国内研发投入 | 第23-24页 |
·经济和技术差距 | 第24页 |
·贸易开放度 | 第24-25页 |
·人力资本 | 第25页 |
·地理距离 | 第25页 |
·知识产权的保护 | 第25-26页 |
·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传导途径 | 第26-30页 |
·中间产品的进口 | 第26页 |
·二次创新 | 第26-27页 |
·技术交流与示范效应 | 第27-28页 |
·链接效应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我国制造业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0-46页 |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 第30-35页 |
·我国制造业进口贸易现状 | 第30-32页 |
·我国制造业技术发展现状 | 第32-35页 |
·计量方法的说明 | 第35-37页 |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36-37页 |
·协整分析 | 第37页 |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37页 |
·C-H基础模型的构建 | 第37-40页 |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第40-42页 |
·全要素生产率 | 第40-41页 |
·国内研发存量的计算 | 第41页 |
·国外研发存量 | 第41-42页 |
·基础模型的计量检验和分析 | 第42-44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42-43页 |
·协整分析 | 第43-44页 |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制造业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6页 |
·人力资本对制造业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影响 | 第46-49页 |
·模型构建 | 第47页 |
·计量检验和分析 | 第47-49页 |
·国内研发对制造业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影响 | 第49-52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49-50页 |
·计量检验和分析 | 第50-52页 |
·贸易开放度对制造业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影响 | 第52-55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3页 |
·计量检验和分析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6-62页 |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适度增加进口,优化进口结构 | 第57-58页 |
·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 第58-59页 |
·加大国内研发投入 | 第59页 |
·确定适宜的贸易开放度 | 第59-60页 |
·本文创新和不足 | 第60-61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60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60-61页 |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69页 |
附录1 | 第66-67页 |
附录2 | 第67页 |
附录3 | 第67-68页 |
附录4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