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论 | 第8-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文献回顾 | 第9-12页 |
(一) 国内文献 | 第9-11页 |
(二) 国外文献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和本文创新 | 第12-13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四、基本框架与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石油产业链和石油分类 | 第15-21页 |
第一节 石油产业链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原油和石油分类 | 第16-21页 |
一、石油的化学含义 | 第16页 |
二、原油的分类 | 第16-18页 |
三、石油制品的分类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国际原油价格体系历史变迁 | 第21-32页 |
第一节 世界石油工业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 | 第21-23页 |
一、煤油时代(1784~1900年) | 第21-22页 |
二、动力燃料时代(1900-1945年) | 第22页 |
三、能源化工时代-世界石油工业的黄金时代(1945-1980年) | 第22-23页 |
四、绿色能源时代-世界石油生产增长变缓的时代(1980-至今) | 第23页 |
第二节 国际原油价格体系发展历史 | 第23-28页 |
一、自由竞争时期(1859-1928年) | 第23-24页 |
二、石油七姐妹时期(1928-1973年) | 第24-25页 |
三、OPEC统一定价时期(1973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 第25-26页 |
四、以市场为基础的多元定价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21世纪初) | 第26-28页 |
五、期货市场为主导的石油定价体系(21世纪初-至今) | 第28页 |
第三节 现在的国际市场原油的定价体系 | 第28-32页 |
一、三个市场 | 第28-29页 |
二、五大原油基准 | 第29-30页 |
三、不同地区原油市场的定价习惯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国际石油的价格影响因素:从石油的商品属性出发 | 第32-46页 |
第一节 影响石油供给的直接因素 | 第33-40页 |
一、石油储量 | 第33-35页 |
二、石油产量 | 第35-38页 |
三、储采比 | 第38页 |
四、石油库存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影响石油供给的间接因素 | 第40-42页 |
一、政治因素 | 第40-41页 |
二、天气因素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影响石油需求的直接因素 | 第42-43页 |
一、石油消费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影响石油需求的间接因素 | 第43-46页 |
一、宏观经济周期 | 第43-44页 |
二、替代能源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国际石油的价格影响因素:从石油的金融属性出发 | 第46-54页 |
第一节 美元因素 | 第46-50页 |
一、石油美元计价体系历史沿革 | 第46-48页 |
二、美元汇率与石油价格的关系 | 第48-50页 |
第二节 投机因素 | 第50-54页 |
第五章 石油价格动荡的制度性原因:美元本位的浮动汇率制 | 第54-58页 |
第一节 不同货币体系下国际石油价格表现 | 第54-56页 |
第二节 美元本位制的浮动汇率制度石油价格波动机理 | 第56-58页 |
一、美元环流 | 第56-57页 |
二、石油美元环流 | 第57-58页 |
第六章 对于国际石油波动我国的应对措施 | 第58-65页 |
第一节 发展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 | 第59-62页 |
一、活跃市场参与者 | 第59-61页 |
二、培养期货行业人才并留住人才 | 第61-62页 |
三、强化金融风险监管 | 第62页 |
第二节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 第62-65页 |
一、“一带一路”含义 | 第62-63页 |
二、“一带一路”建设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