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山西省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1页
   ·问题的提出第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意义第13页
     ·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第13-14页
     ·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缓解吕梁市贫困状况和增收致富的首要选择第14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4-18页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第15-16页
     ·托达罗的劳动力迁移模型第16-17页
     ·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解释第17-18页
   ·概念界定第18-19页
     ·劳动力及剩余劳动力第18-19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第19页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第19-21页
     ·研究方法第19页
     ·研究框架第19-21页
第二章 吕梁市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第21-28页
   ·吕梁市农村现状第21-22页
     ·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第21页
     ·贫困程度深,消除贫困是当务之急第21-22页
   ·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第22-28页
     ·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且素质偏低第22-23页
     ·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慢第23-25页
     ·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形式第25-28页
第三章 吕梁市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分析第28-35页
   ·剩余劳动力转移减缓贫困作用的宏观分析第28-31页
     ·减缓绝对贫困第28-29页
     ·缩小地区差异第29-30页
     ·转移过程是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第30页
     ·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因素第30-31页
   ·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减缓贫困作用的微观分析第31-33页
     ·不同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第31-32页
     ·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区GDP相关分析第32-33页
   ·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经济效应机制第33-35页
     ·收入效应与就业效应第33-34页
     ·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第34页
     ·先进文化传播效应第34页
     ·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第34页
     ·资源优化配置效应第34-35页
第四章 吕梁市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第35-42页
   ·制度障碍第35-36页
   ·农业产业化缓慢难以促进转移第36-37页
   ·乡镇企业作为转移的主渠道,吸纳力下降第37-38页
   ·群体个体素质局限第38-39页
   ·农村高端劳动力资源不断外流第39-41页
   ·农村政府服务有待优化第41-42页
第五章 优化吕梁市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第42-47页
   ·农业内部转移第42-44页
     ·调整农业结构第42-43页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延伸农业产业链第43页
     ·开辟农村第二、三产业第43-44页
   ·农业外部转移第44-45页
     ·加快小城镇化建设第44-45页
     ·劳务输出第45页
   ·为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体制与制度条件第45-47页
     ·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第45-46页
     ·加快制度创新,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限制第46页
     ·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第46页
     ·建立有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土地流转制度第46-47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个人简况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S/GIS的山西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研究
下一篇:两岸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比较研究--台湾富丽农村营造对大陆新农村建设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