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7-10页 |
·国内外矿山信息化研究现状及我国矿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7-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工作的概况 | 第10-13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工作概况 | 第11-13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页 |
·研究成果及认识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矿床数字化的理论方法及软件介绍 | 第15-31页 |
·理论依据 | 第15-23页 |
·地质统计学 | 第15-19页 |
·矿产资源经济学 | 第19-23页 |
·数字矿床及应用软件介绍 | 第23-31页 |
·数字矿床概述 | 第23-25页 |
·国内外矿业软件的发展及Surpac矿业软件简介 | 第25-31页 |
第三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 | 第31-47页 |
·矿区地质特征 | 第32-35页 |
·地层 | 第32-34页 |
·构造 | 第34-35页 |
·岩浆岩 | 第35页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35-46页 |
·容矿围岩特征 | 第35-37页 |
·矿体特征及其规模 | 第37-38页 |
·矿石的物质组成及其分布规律 | 第38-43页 |
·矿石的结构构造及类型 | 第43-45页 |
·矿石主要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 | 第45页 |
·围岩蚀变 | 第45-46页 |
·矿床成因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三维数字化矿山信息系统的建立 | 第47-87页 |
·高峰锡矿地质数据库的建立与研究 | 第47-48页 |
·三维钻孔数据库的建立 | 第47-48页 |
·数据录入与管理 | 第48页 |
·三维空间显示钻孔数据信息 | 第48页 |
·三维地形地质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 第48-61页 |
·三维地形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 第50-54页 |
·三维地层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 第54-57页 |
·三维构造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 第57-60页 |
·三维岩浆岩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 第60-61页 |
·高峰锡矿矿体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61-64页 |
·矿体实体模型 | 第61-62页 |
·矿体实体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 第62-64页 |
·矿体的剖切 | 第64页 |
·计算矿体的体积与表面积 | 第64页 |
·矿床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4-73页 |
·单样和组合样的统计分析 | 第64-68页 |
·变异函数的分析与验证 | 第68-73页 |
·品位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 第73-79页 |
·块模型 | 第73-75页 |
·品位模型 | 第75-78页 |
·储量计算 | 第78-79页 |
·探采工程系统模型 | 第79-84页 |
·探采工程系统模型线文件的提取 | 第79-81页 |
·探采工程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81-83页 |
·探采工程系统模型的应用 | 第83-84页 |
·小结 | 第84-87页 |
第五章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 | 第87-97页 |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指标与影响因素 | 第87-88页 |
·矿产经济评价及几项工业指标的确定方法 | 第88-92页 |
·盈亏平衡地品位计算 | 第88-91页 |
·综合品位计算 | 第91-92页 |
·基于工业指标的综合品位模型的应用 | 第92-97页 |
·以平衡品位重新圈定矿体 | 第92-93页 |
·建立矿床综合品位模型 | 第93页 |
·以综合品位计算矿体储量 | 第93-94页 |
·以综合品位计算矿块利润 | 第94-97页 |
第六章 高峰锡矿三维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应用探讨 | 第97-111页 |
·在矿山设计和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第97-101页 |
·在采矿设计中的应用 | 第97-99页 |
·在中深孔爆破设计中的应用 | 第99-100页 |
·在生产进度计划中的应用 | 第100-101页 |
·矿化富集规律研究 | 第101-105页 |
·矿体三个方向(X)轴/(Y)轴/(Z)轴元素的空间富集规律研究 | 第101-104页 |
·矿化富集规律总结 | 第104-105页 |
·在找矿标志与找矿前景中的应用研究 | 第105-111页 |
·基于数字矿床—空间分析的找矿研究方法论 | 第105-106页 |
·找矿标志分析 | 第106-107页 |
·矿化强度变化趋势的三维空间分析及找矿预测初步研究 | 第107-111页 |
结语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附录 | 第119-120页 |
附表 | 第120-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