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绪论 | 第8-18页 |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1. 现实意义 | 第8页 |
2. 理论价值 | 第8-9页 |
3.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二) 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1. 法律评价的涵义界定 | 第10页 |
2. 评价对象的范畴 | 第10页 |
3. 分析评价的方法 | 第10-11页 |
(三) 基本理论及概念 | 第11-18页 |
1. 流域及流域管理的涵义及理论 | 第11-14页 |
2. 水资源权属(水权)及其制度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二、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其法律制度评述 | 第18-30页 |
(一) 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现状概述 | 第18-25页 |
1. 法律制度下构成的流域水资源权属及其制度 | 第18-20页 |
2. 我国的流域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 | 第20-25页 |
(二) 对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现实分析评价 | 第25-30页 |
1. 流域水资源权属界定不够明晰 | 第25-26页 |
2. 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存在许多实践性问题 | 第26-30页 |
三、国外部分国家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评述 | 第30-40页 |
(一) 国外部分国家水资源权属制度评述 | 第30-34页 |
1. 美国水资源权属制度概述 | 第30-31页 |
2. 澳大利亚水资源权属制度概述 | 第31-32页 |
3. 法国水资源权属制度概述 | 第32-33页 |
4. 国外部分国家水资源权属制度的比较综述 | 第33-34页 |
(二) 国外部分国家水资源管理制度评述 | 第34-40页 |
1.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概述 | 第34-35页 |
2. 法国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 | 第35-37页 |
3. 澳大利亚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 | 第37-38页 |
4. 国外部分国家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比较综述 | 第38-40页 |
四、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 第40-46页 |
(一) 我国流域水权运行、管理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 第40-43页 |
1. 法学理论下的流域水权涵义内须体现其经济学成分 | 第40-41页 |
2. 流域水权分配、交易制度构建须符合经济学机理的要求 | 第41-43页 |
(二) 我国流域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应注重其效率的体现 | 第43-46页 |
1. 制度经济学理论下制度选择的要素——交易与交易成本 | 第43-44页 |
2. 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必然性分析 | 第44-46页 |
五、对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完善的建议 | 第46-55页 |
(一) 进一步明晰流域水权涵义 | 第46-48页 |
1. 在水资源相关法律中重新界定水资源的概念 | 第46-47页 |
2. 进一步明确流域水资源的权属 | 第47-48页 |
(二) 明确政府职责,建立流域水权公共权利代表主体 | 第48-49页 |
1. 明确政府在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公共责任 | 第48页 |
2. 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公众的信托模式 | 第48-49页 |
(三) 建立完善的流域水权配置制度 | 第49-53页 |
1. 配置原则 | 第49-51页 |
2. 我国水权配置模式的选择 | 第51-53页 |
(四) 确立流域管理的主导地位 | 第53-55页 |
1. 流域管理机构主体地位的设置 | 第53-54页 |
2. 流域管理机构职能的进一步明确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