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非政府组织概述 | 第9-12页 |
(一)非政府组织概念 | 第9-10页 |
1. 联合国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 第9页 |
2. 西方公共管理领域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 第9页 |
3. 我国公共管理学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 第9-10页 |
4. 中国官方的定义 | 第10页 |
5. 环境法领域的定义 | 第10页 |
(二)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 第10-12页 |
1. 非政府性 | 第10-11页 |
2. 非营利性 | 第11页 |
3. 自治性 | 第11页 |
4. 社会公益性 | 第11页 |
5. 志愿性 | 第11页 |
6. 非政党性 | 第11页 |
7. 组织性 | 第11-12页 |
二、非政府组织与环境资源保护 | 第12-17页 |
(一) 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历史沿革 | 第12-14页 |
1. 第一阶段:19世纪50年代-20世纪20年代 | 第12-13页 |
2.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 第13页 |
3. 第三阶段:20世纪末至今 | 第13-14页 |
(二) 参与环境资源保护的非政府组织的种类 | 第14-15页 |
1. 环境非政府组织 | 第14页 |
2. 学术团体 | 第14页 |
3. 行业协会 | 第14-15页 |
(三) 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资源保护的理论分析 | 第15-17页 |
1.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5页 |
2. 政府失灵理论 | 第15-16页 |
3. 资源互相依存理论 | 第16-17页 |
三、国外非政府组织在环境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 第17-35页 |
(一) 在国际环境资源保护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第17-33页 |
1. 影响国际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 第17-25页 |
2. 作用于国际环境立法 | 第25-27页 |
3. 作用于国际环境法的实施 | 第27-29页 |
4. 作用于国际环境诉讼 | 第29-30页 |
5. 作用于国际环境教育 | 第30-31页 |
6. 作用于国际合作 | 第31-33页 |
(二) 西方发达国家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以美国为例 | 第33-35页 |
1. 在环境立法中的作用 | 第34页 |
2. 司法实践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第34页 |
3. 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 | 第34-35页 |
4. 直接参与环境资源保护—以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为例 | 第35页 |
四、我国环境资源保护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评析 | 第35-40页 |
(一) 我国环境资源保护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第36-37页 |
1. 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各种活动 | 第36页 |
2. 开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专项活动 | 第36页 |
3. 开展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 | 第36页 |
4. 资助环境保护项目 | 第36页 |
5. 推广环境保护产品以及业界联合等活动 | 第36页 |
6. 对环境污染受害者进行援助 | 第36页 |
7. 推动环境保护领域的公共参与活动 | 第36-37页 |
8. 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环保交流活动 | 第37页 |
(二) 影响我国非政府组织作用发挥的因素 | 第37-40页 |
1. 政府的因素 | 第37-38页 |
2. 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因素 | 第38页 |
3.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方式 | 第38-39页 |
4. 公众的因素 | 第39页 |
5. 资金的因素 | 第39页 |
6. 法律因素 | 第39页 |
7. 非政府组织作用的负面影响 | 第39-40页 |
五、发挥我国非政府组织环保作用对策 | 第40-44页 |
(一) 转变政府观念,加快体制改革 | 第40-41页 |
(二) 健全环境法制,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环保提供保障 | 第41-42页 |
(三) 加强我国非政府组织建设,提高参与能力,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 第42-44页 |
1. 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参与能力 | 第42页 |
2. 加强与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 第42页 |
3. 关注弱势群体,加强环境教育 | 第42页 |
4. 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 | 第42-43页 |
5.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事务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