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委托代理理论和外贸代理制概述 | 第12-22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2-16页 |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 | 第12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两个分支 | 第12-15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评析 | 第15-16页 |
·外贸代理制综述 | 第16-19页 |
·外贸代理制的概念 | 第16页 |
·大陆法系代理制度 | 第16-17页 |
·英美法系代理制度 | 第17-18页 |
·两大法系代理制度的交融 | 第18-19页 |
·外贸代理制的价值和在发达国家的发展 | 第19-22页 |
·外贸代理制的价值 | 第19-20页 |
·外贸代理制在发达国家的发展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外贸代理制的发展历程和外贸代理模式 | 第22-25页 |
·我国外贸代理制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我国外贸代理模式 | 第23-25页 |
·我国传统外贸代理模式 | 第23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颁布后的外贸代理模式 | 第23-25页 |
第四章 我国外贸代理制存在的问题 | 第25-32页 |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外贸代理制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市场机制不完善制约着外贸代理发展 | 第25页 |
·信息不对称限制外贸代理制的推广 | 第25-26页 |
·激励机制有缺陷,影响代理双方的积极性 | 第26页 |
·外贸代理业务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投入、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限制了代理人的积极性 | 第26-27页 |
·业务操作不规范,影响外贸代理制推广 | 第27-28页 |
·非经济因素制约外贸代理制的发展 | 第28页 |
·部分特定项目、特定产品难以适用外贸代理制 | 第28-29页 |
·我国外贸代理制适用的法律法规需要规范 | 第29-32页 |
·我国外贸代理制的法律规范需要完善 | 第29-30页 |
·我国外贸代理的规定与国际现行规则之间需要协调 | 第30-31页 |
·外贸代理业务的国际商事仲裁机制存在漏洞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外贸代理制的对策 | 第32-52页 |
·从经济学角度,完善我国外贸代理制 | 第32-43页 |
·克服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 | 第32-34页 |
·我国外贸代理的内部机制设计:完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 第34-41页 |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 | 第41-43页 |
·在实际操作中,规范外贸代理业务 | 第43-49页 |
·规范业务操作,避免违规违法现象 | 第43-44页 |
·制定规范的委托代理合同 | 第44-48页 |
·充分认识代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合理行使介入权和选择权 | 第48页 |
·推进外贸代理多元化发展 | 第48-49页 |
·加强和完善我国外贸代理制的法律建设 | 第49-52页 |
·统一各个相关法规,完善我国外贸代理制法律体系 | 第49-50页 |
·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积极参加《国际货物销售代理公约》 | 第50-52页 |
第六章 我国推行外贸代理制的必然性 | 第52-55页 |
·外贸代理制可以发挥代理双方的优势,实现合理分工 | 第52-53页 |
·外贸代理制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 第53-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