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一、“市管县”体制 | 第12页 |
二、“省管县”体制、强县扩权、扩权强县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一、反思“市管县”体制弊端 | 第14-15页 |
二、“省管县”体制的合理性和现实可行性 | 第15页 |
三、“省管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15-16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一、研究的创新 | 第18页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省管县”改革的发展历程 | 第19-33页 |
第一节 我国推行“省管县”改革的社会条件分析 | 第19-27页 |
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 第19-20页 |
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 第20-21页 |
三、我国“市管县”体制的局限与弊端 | 第21-24页 |
四、“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可行性 | 第24-27页 |
第二节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 第27-33页 |
一、改革的初期试点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 | 第27-28页 |
二、“强县扩权”改革阶段(2000年至2007年) | 第28-30页 |
三、系统性改革阶段(2008年至今)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我国“省管县”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 第33-43页 |
第一节 “省管县”改革的现状 | 第33-37页 |
一、以强县扩权作为改革前奏 | 第34页 |
二、“省管县”改革目前以财政省管县为主 | 第34-35页 |
三、以湖北省为代表的强县带动与弱县激励并重模式 | 第35-36页 |
四、财政省管县正向行政省管县过渡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省管县”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 第37-43页 |
一、省级政府管理幅度过大会导致权力失控 | 第37-38页 |
二、市级、县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 | 第38-39页 |
三、市与县政府关系不协调 | 第39页 |
四、省管县财政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的矛盾 | 第39-43页 |
第四章 我国“省管县”改革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43-49页 |
第一节 改革过程中权力配置不合理 | 第43-45页 |
一、部分地级市不愿意放权 | 第43-44页 |
二、县级政府权力过大,容易失控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市与县政府之间的利益竞争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发展不平衡性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推进我国“省管县”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49-56页 |
第一节 “省管县”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 第49-50页 |
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 第49-50页 |
二、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 第50页 |
第二节 进一步推进“省管县”改革的对策 | 第50-56页 |
一、合理配置各层级政府权限 | 第50-51页 |
二、积极转变县级政府职能 | 第51-52页 |
三、积极推进配套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52-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