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针灸补肾法的文献研究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9页
第一部分 针灸补肾相关文献研究第9-62页
 一、针灸补肾法相关古代文献研究第9-45页
  (一) 肾虚证的古代文献研究第9-20页
  (二) 古代文献对中医补法的认识第20-22页
  (三) 古代文献对针刺补泻手法的认识第22-28页
  (四) 古代文献对灸法补泻的认识第28-29页
  (五) 古代针灸补肾法文献述要第29-45页
 二、针灸补肾法的现代研究概况第45-62页
  (一) 现代对肾虚证的研究第45-49页
  (二) 现代针灸补肾法的研究第49-55页
  (三) 应用针灸补肾法防治疾病以及保健、抗衰老的研究概况第55-59页
  (四) 针灸补肾法研究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第59-62页
第二部分 针灸补肾法应用规律的研究第62-102页
 一、课题的设计第62-65页
  (一) 研究目的、方法和统计学依据第62-63页
  (二) 研究对象的确定第63-65页
 二、结果分析第65-102页
  (一) 所选处方分布概况第65页
  (二) 古今文献肾虚证症状分析第65-71页
  (三) 历代针灸补肾法应用情况分析第71-90页
  (四) 各历史时期针灸补肾主要腧穴使用频率的演变第90-93页
  (五) 全部腧穴整体运用规律的研究第93-99页
  (六) 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见表10第99-102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102-111页
 一、中医学中肾虚证的症状表现随时代的变迁而不同第102-104页
  (一) 古代肾虚证以肾阳虚居多第102-103页
  (二) 现代肾虚证以肾阴虚偏多第103页
  (三) 肾虚证症状变化的原因第103-104页
  (四) 肾阳虚证与肾阴虚证的关系第104页
 二、针灸补肾法应用规律的变化第104-108页
  (一) 古今在针灸补肾方面所选主要经脉不尽相同第104-106页
  (二) 针灸补肾高频腧穴使用频率的变化第106-108页
 三、特定穴的应用第108-109页
  (一) 背俞穴、原穴、募穴、下合穴在针灸补肾法中广泛应用第108-109页
  (二) 五腧穴的应用第109页
  (三) 交会穴、八会穴在针灸补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109页
 四、针灸补肾法的特点和优势第109-111页
  (一) 肾虚证总的病机是阴阳失调第109-110页
  (二) 针刺的治疗作用在于协调阴阳第110页
  (三) 艾灸的整体调节作用第110-111页
结语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3页
附录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查新报告第125-136页
科研课题第136-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养阴生津法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文献研究
下一篇:痹清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对滑膜细胞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