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上游波罗水电站库区滑坡发育规律及岸坡稳定性风险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20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岸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 第11-12页 |
| ·岸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边坡稳定性风险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2章 水库区地质背景条件 | 第20-32页 |
| ·区域地质条件 | 第20-24页 |
| ·地层岩性 | 第20-21页 |
| ·地质构造背景 | 第21-22页 |
| ·区域地貌及新构造运动 | 第22-24页 |
| ·地震 | 第24页 |
| ·库区地质条件 | 第24-32页 |
| ·地形地貌 | 第24-26页 |
| ·地层岩性 | 第26-27页 |
| ·地质构造 | 第27-30页 |
| ·库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30-32页 |
| 第3章 岸坡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 第32-45页 |
| ·河谷结构类型 | 第32-34页 |
| ·岩质岸坡 | 第32-33页 |
| ·层状结构岸坡 | 第32-33页 |
| ·块状结构岩体 | 第33页 |
| ·土质岸坡 | 第33-34页 |
| ·岸坡变形破坏模式 | 第34-38页 |
| ·弯曲—拉裂型 | 第34-37页 |
| ·平面滑移—拉裂型 | 第37页 |
| ·楔形滑移—拉裂型 | 第37页 |
| ·松散堆积层的沿界面破坏即圆弧式滑塌破坏 | 第37-38页 |
| ·岸坡破坏规律 | 第38-41页 |
| ·纵向谷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 | 第39-40页 |
| ·横向谷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 | 第40页 |
| ·斜向谷斜坡的变形破裂特征 | 第40-41页 |
| ·库区岸坡工程地质分段 | 第41-45页 |
| 第4章 滑坡发育特征及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 第45-59页 |
| ·滑坡发育特征 | 第45-51页 |
| ·典型滑坡的发育特征 | 第51-58页 |
| ·藏曲口滑坡 | 第51-53页 |
| ·阿董变形体 | 第53-54页 |
| ·甘棒滑坡 | 第54-57页 |
| ·冷普东滑坡 | 第57-58页 |
| ·滑坡发育规律 | 第58-59页 |
| 第5章 波罗水电站岸坡稳定性风险评价 | 第59-86页 |
| ·岸坡稳定性风险评价方法 | 第59-63页 |
| ·影响因素综合评判法 | 第59-60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60-63页 |
| ·岸坡稳定性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63-64页 |
| ·波罗水电站岸坡稳定性风险性分段评价 | 第64-82页 |
| ·岸坡地质背景信息 | 第65-73页 |
| ·波罗水电站岸坡稳定性风险性评价 | 第73-82页 |
| ·小结 | 第82-86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86-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