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20页 |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深部裂缝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坝区斜坡深部裂缝的认识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第2章 研究区的地质背景 | 第20-33页 |
| ·地层岩性 | 第20页 |
| ·地质构造与构造应力场的演化 | 第20-27页 |
| ·地质构造特征 | 第20-25页 |
| ·褶皱与穹窿 | 第20-24页 |
| ·断裂及其新活动性 | 第24-25页 |
| ·裂隙 | 第25页 |
| ·构造发展史及最新构造应力场特征 | 第25-27页 |
| ·地貌及新构造运动 | 第27-31页 |
| ·地貌 | 第27-29页 |
| ·新构造运动及河谷发育历史 | 第29-30页 |
| ·地震 | 第30-31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1-33页 |
| 第3章 斜坡岩体力学环境条件 | 第33-48页 |
| ·斜坡组成与斜坡形态 | 第33-35页 |
| ·斜坡岩体结构特征 | 第35-41页 |
| ·原生结构面 | 第35-37页 |
| ·构造结构面 | 第37-41页 |
| ·斜坡岩体结构面分级 | 第41页 |
| ·斜坡岩体力学特性 | 第41-43页 |
| ·岩石物理力学特性 | 第41页 |
| ·结构面抗剪力学特性 | 第41-43页 |
| ·斜坡岩体应力特征 | 第43-48页 |
| ·平面应力结果 | 第43-46页 |
| ·空间应力结果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斜坡变形破裂迹象研究 | 第48-63页 |
| ·斜坡变形破裂现象综述 | 第48-49页 |
| ·正常卸荷型破裂的发育特征 | 第49-51页 |
| ·右岸斜坡陡倾松弛夹泥型破裂的发育特征 | 第51-52页 |
| ·NE-NEE向松弛夹泥型破裂 | 第51页 |
| ·NNW(-NNE)向松弛夹泥型破裂 | 第51-52页 |
| ·右岸斜坡缓倾夹泥型破裂的发育特征 | 第52页 |
| ·坝区上游河谷右岸及黑河河口右岸地表变形破裂现象 | 第52-54页 |
| ·斜坡深部破裂充填物年代测试 | 第54-60页 |
| ·斜坡深部变形破裂形成机制的初步分析 | 第60-63页 |
| 第5章 斜坡深拉裂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 | 第63-90页 |
| ·计算软件简介 | 第63-64页 |
|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64-69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9-88页 |
| ·峡谷初期+隆升作用模拟 | 第69-73页 |
| ·下切至750+隆升作用模拟结果 | 第73-77页 |
| ·下切至650+隆升+NNW向构造挤压作用模拟结果 | 第77-80页 |
| ·现今河谷阶段模拟 | 第80-88页 |
| ·小结 | 第88-90页 |
| 结论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