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6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4页 |
·层状岩体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地下工程物理模型实验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锚杆加固机理实验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层状岩体横观各向同性破坏准则研究及实现 | 第26-51页 |
·引言 | 第26页 |
·层状岩体的破坏准则回顾与探讨 | 第26-34页 |
·数学型连续介质破坏准则 | 第27-29页 |
·非连续型破坏准则 | 第29-32页 |
·经验型连续介质破坏准则 | 第32-34页 |
·层状岩体破坏准则研究 | 第34-39页 |
·层状岩体强度特征 | 第34-37页 |
·层状岩体强度准则探讨 | 第37-38页 |
·层状岩体 c 、φ 表达式 | 第38-39页 |
·层状岩体弹塑性本构关系的实现 | 第39-50页 |
·FLAC~(3D) 软件简介 | 第39-40页 |
·层状岩体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本构关系 | 第40-44页 |
·FLAC~(3D) 塑性流动理论的增量方程 | 第44-47页 |
·FLAC~(3D) 软件用户本构模型模块开发流程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3 物理模型实验相似材料研制及测试技术 | 第51-86页 |
·引言 | 第51页 |
·物理模型实验相似理论 | 第51-58页 |
·相似的概念 | 第51-54页 |
·相似三定理 | 第54-55页 |
·物理模型的单值条件与相似指标 | 第55-58页 |
·层状(复合)岩体相似理论 | 第58-59页 |
·工程背景 | 第59-63页 |
·工程概况 | 第59页 |
·地层岩性 | 第59-60页 |
·地质构造 | 第60页 |
·地应力及围岩破坏特征 | 第60-61页 |
·岩体强度特征 | 第61-63页 |
·相似材料的研制 | 第63-75页 |
·相似比的确定 | 第63-64页 |
·围岩相似材料的选择 | 第64-65页 |
·模型材料试件的制作及力学参数的测试 | 第65-68页 |
·模型材料配比方案分析 | 第68-75页 |
·锚杆相似材料的选择 | 第75页 |
·物理模型的制作流程及安装技术 | 第75-78页 |
·模型制作流程 | 第75-78页 |
·物理模型安装技术 | 第78页 |
·物理模型的测试技术 | 第78-82页 |
·应变测试技术 | 第78-82页 |
·破坏过程内窥摄影技术 | 第82页 |
·模型实验的加载控制系统 | 第82-84页 |
·试验设备优越性 | 第83-84页 |
·主要技术指标 | 第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4 深埋隧道层状岩体破坏失稳模型实验研究 | 第86-116页 |
·引言 | 第86页 |
·层状岩体模型制作 | 第86-91页 |
·模型设计及制作 | 第86-89页 |
·测线布置及加载步骤 | 第89-91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1-106页 |
·22.5° 模型实验结果分析 | 第91-97页 |
·45° 模型实验结果分析 | 第97-103页 |
·围岩内表面破坏特征分析 | 第103-104页 |
·模型表面破坏形态分析 | 第104-106页 |
·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 第106-115页 |
·模型建立及计算参数 | 第106-107页 |
·数值分析与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 第107-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5 深埋隧道锚杆加固效应及层状岩体支护优化模型实验研究 | 第116-153页 |
·引言 | 第116页 |
·均质岩体锚杆加固效应模型实验研究 | 第116-125页 |
·相似材料选择 | 第116-117页 |
·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117-11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18-125页 |
·锚杆加固效应数值分析 | 第125-133页 |
·FLAC~(3D) 程序中的锚杆单元 | 第125-127页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127-133页 |
·深埋隧道层状岩体锚杆支护优化模型实验 | 第133-148页 |
·模型设计及制作 | 第133-13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36-148页 |
·数值计算 | 第148-151页 |
·模型建立及计算参数 | 第148页 |
·数值分析与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 第148-151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153页 |
6 深埋隧道层状岩体变形失稳特征及控制 | 第153-172页 |
·引言 | 第153页 |
·共和隧道地应力反演 | 第153-159页 |
·地应力测量 | 第154页 |
·地应力反演计算 | 第154-159页 |
·共和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 第159-170页 |
·隧道新奥法及其施工监测技术 | 第159-161页 |
·隧道围岩变形及应力监测 | 第161-166页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166-170页 |
·围岩稳定性评价 | 第170-171页 |
·现场实测 | 第170页 |
·安全系数法 | 第170-171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17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72-176页 |
·主要结论 | 第172-17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74-175页 |
·展望 | 第175-176页 |
致谢 | 第176-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89页 |
附录 | 第189-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