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与真实: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1 绪论 | 第16-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6-21页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市化 | 第16-18页 |
·城市空间形态的剧烈演变 | 第18-20页 |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对人的影响 | 第20-2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理论意义 | 第21页 |
·实际意义 | 第21-22页 |
·相关文献研究 | 第22-28页 |
·国外部分 | 第22-26页 |
·国内部分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页 |
·研究对象、方法与框架 | 第28-31页 |
2 城市意象——作为一种城市感知 | 第31-65页 |
·城市意象概述 | 第31-37页 |
·概念界定:意象、形象与想象 | 第31-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7页 |
·城市意象构成要素研究 | 第37-46页 |
·凯文·林奇的研究 | 第37-43页 |
·重庆沙坪坝区城市意象构成要素分析 | 第43-46页 |
·相关研究 | 第46-53页 |
·拉波波特的环境行为学研究 | 第46-48页 |
·让·皮亚杰的环境心理学研究 | 第48-49页 |
·阿尔多·罗西的类型学研究 | 第49-50页 |
·诺伯格·舒尔兹的现象学研究 | 第50-51页 |
·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研究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感知与想象城市的方式 | 第53-61页 |
·导言 | 第53-54页 |
·文学作品(小说)与城市意象 | 第54-56页 |
·绘画、电影与城市意象 | 第56-58页 |
·广告与城市意象 | 第58-61页 |
·建筑形象与城市意象 | 第61-64页 |
·建筑形象作为城市感知的重要元素 | 第61-62页 |
·标志性建筑与城市意象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3 城市空间形态——作为一种建成环境 | 第65-93页 |
·概念与内涵 | 第65-70页 |
·相关概念 | 第65-67页 |
·城市空间形态的特性 | 第67-70页 |
·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 | 第70-76页 |
·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的类型 | 第71-74页 |
·城市内部空间形态的类型 | 第74-76页 |
·中西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概述及对比 | 第76-83页 |
·中国城市空间形态 | 第76-79页 |
·西方城市空间形态 | 第79-82页 |
·中西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对比 | 第82-83页 |
·建成环境的生产与再生产——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 第83-89页 |
·建成环境的生产与再生产 | 第83-85页 |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 | 第85-88页 |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 | 第88-89页 |
·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形态 | 第89-92页 |
·形体秩序城市建筑理论 | 第89-90页 |
·一般系统城市建筑理论 | 第90-91页 |
·复杂系统城市建筑理论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4 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探 | 第93-110页 |
·哲学层面概述 | 第93-94页 |
·城市空间形态的物质属性 | 第94-96页 |
·城市意象的个人差异 | 第96-99页 |
·小结 | 第99页 |
·渝中半岛城市意象初步研究 | 第99-109页 |
·意象地图的分类 | 第100-101页 |
·渝中半岛整体意象及构成要素 | 第101-103页 |
·渝中半岛意象差异性分析 | 第103-106页 |
·说明性文字分析 | 第106-108页 |
·小结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5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 | 第110-133页 |
·空间的生产 | 第110-115页 |
·消费文化 | 第115-120页 |
·超越使用价值 | 第115-117页 |
·符号消费 | 第117-118页 |
·消费的生产 | 第118-120页 |
·形象的商品价值 | 第120-125页 |
·营销城市 | 第120-122页 |
·文化资本 | 第122-123页 |
·追逐稀缺性的游戏 | 第123-124页 |
·小结 | 第124-125页 |
·案例分析 | 第125-132页 |
·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 第125-128页 |
·上海新天地 | 第128-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6 结语 | 第133-135页 |
·本文的结论 | 第133-134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39页 |
附录 | 第139-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