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基于嵌入性关系和组织间学习的产学知识联盟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2页
目录第12-16页
指图和附表清单第16-18页
1 绪论第18-34页
   ·研究背景第18-22页
     ·现实背景第18-21页
     ·理论背景第21-22页
   ·研究问題的提出第22-27页
     ·产学合作问题突出第22-25页
     ·当前理论研究局限第25-26页
     ·本研究拟解决问题第26-27页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27-31页
     ·概念界定第27-28页
     ·技术路线第28-29页
     ·研究结构第29-31页
   ·研究方法第31-32页
   ·预期创新点第32-34页
     ·创新点一第32页
     ·创新点二第32-33页
     ·创新点三第33-34页
2 相关文献综述第34-64页
   ·产学合作理论综述第34-45页
     ·产学合作概念第34-38页
     ·产学合作动机第38-40页
     ·产学合作影响因素第40-45页
     ·评述第45页
   ·知识联盟理论综述第45-49页
     ·知识联盟概念第45-47页
     ·知识联盟中的学习行为第47-49页
     ·评述第49页
   ·嵌入性理论综述第49-54页
     ·嵌入性理论概念第49-51页
     ·嵌入性关系维度第51-52页
     ·嵌入性关系对联盟影响第52-54页
     ·评述第54页
   ·组织间学习理论综述第54-62页
     ·组织间学习概念第54-56页
     ·组织间学习过程第56-58页
     ·知识获取与知识创造第58-61页
     ·评述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3 产学知识联盟比较研究第64-84页
   ·比较研究的方法论第64-65页
     ·研究方法概述第64页
     ·研究对象选择第64-65页
   ·美国硅谷产学知识联盟情况第65-70页
     ·斯坦福三项举措促进与企业界的合作第65-66页
     ·拥有开放、共享.鼓励创新的联盟关系第66-68页
     ·政府、金融、中介共同激发联盟集群创新力第68-70页
     ·启示第70页
   ·韩国产学知识联盟情况第70-75页
     ·政府措施推动紧密产学关系的形成第71-72页
     ·多方协同保障产学联盟的顺利发展第72-73页
     ·知识联盟模式创新:大德科学城第73-75页
     ·启示第75页
   ·台湾地区产学知识联盟情况第75-82页
     ·"产学合作研究计划"加强合作关系第76-77页
     ·基于资源共享的学习机制成效显著第77-78页
     ·知识联盟模式创新: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第78-81页
     ·启示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4页
4 产学知识联盟探索性案例研究第84-104页
   ·案例研究的方法论第84-86页
     ·研究方法概述第84-85页
     ·案例对象选择第85-86页
   ·"植入式"知识联盟:宝钢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第86-90页
     ·良好的合作源于良好的信任关系第86-87页
     ·资源共享有力推动创新能力提升第87-88页
     ·频繁互动丰富多元化的联盟内涵第88-89页
     ·"植入式人才培养"实现知识流动第89-90页
     ·案例小结第90页
   ·大学衍生企业知识联盟典范:网新集团与浙江大学第90-97页
     ·相互信任构建独特知识联盟模式第91页
     ·整合共享资源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第91-93页
     ·"共生"的紧密关系推动深度合作第93-94页
     ·全面创新构建完整的知识创造链第94-96页
     ·案例小结第96-97页
   ·案例数据分析第97-102页
     ·嵌入性关系(信任维、资源维、联结维)第97-99页
     ·组织间学习第99-100页
     ·创新绩效第100-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5 基于嵌入性关系、组织间学习的产学知识联盟研究模型第104-136页
   ·从"产学合作"到"产学知识联盟"第104-108页
     ·产学合作历史沿革与成就第104-106页
     ·产学知识联盟概念界定第106-107页
     ·产学知识联盟发展态势第107-108页
   ·产学知识联盟的本质第108-113页
     ·本质:知识流动和创造的网络第108-110页
     ·组织特征第110-111页
     ·形成要素第111-113页
     ·功能定位第113页
   ·产学知识联盟中的组织间学习第113-119页
     ·基于知识获取的学习第114-116页
     ·基于知识创造的学习第116-119页
   ·产学知识联盟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第119-132页
     ·信任维与创新绩效第120-122页
     ·资源维与创新绩效第122-124页
     ·联结维与创新绩效第124-127页
     ·组织间学习与创新绩效第127-128页
     ·组织间学习的中介作用第128-132页
   ·研究模型的提出第132-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6 产学知识联盟创新机理研究第136-170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第136-145页
     ·问卷设计第136-138页
     ·数据收集第138页
     ·变量度量第138-144页
     ·分析方法第144-145页
   ·对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研究第145-156页
     ·描述性统计第145-147页
     ·信度与效度检验第147-150页
     ·多元回归结果第150-155页
     ·对结果的分析第155-156页
   ·对大学创新绩效提升的研究第156-166页
     ·描述性统计第156-158页
     ·信度与效度检验第158-161页
     ·多元回归结果第161-165页
     ·对结果的分析第165-166页
   ·讨论第166-168页
   ·本章小结第168-170页
7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70-180页
   ·研究结论第170-173页
   ·政策建议第173-178页
     ·推动产学知识联盟构建,丰富创新型国家战略举措第174页
     ·发挥国家创新系统协同,激发知识联盟效应最大化第174-176页
     ·积极重视关系资本管理,实现产学双方可持续合作第176-177页
     ·根据属性差异化的知识,构建高效组织间学习模式第177-178页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第178-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204页
附录1:访谈提纲第204-206页
附录2:调查问卷(企业卷)第206-208页
附录3:调查问卷(大学卷)第208-210页
作者简历第210-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程师形成的质量规制研究
下一篇:信贷约束、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互动机理与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