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余小萍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总结

中文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20页
引言第21-2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哮病理论的研究进展第22-27页
    1 病因病机第22-24页
        1.1 “夙根”学说第23页
        1.2 脏腑虚损,以肾为本第23页
        1.3 内外风邪第23-24页
        1.4 体质致哮第24页
    2 哮病证治第24-26页
        2.1 重视补虚第24页
        2.2 调理气机第24-25页
        2.3 从络病论治第25页
        2.4 膏方调治第25页
        2.5 外治法第25页
        2.6 重视调护第25-26页
    3 总结第26-27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7-80页
    1 研究内容第27-29页
        1.1 一般信息及症候的研究第27-28页
        1.2 证型的研究第28页
        1.3 用药规律的研究第28页
        1.4 哮喘不同病期和证型的研究第28-29页
    2 研究方法第29-35页
        2.1 资料来源第29页
        2.2 西医诊断标准第29页
        2.3 西医分期标准第29-30页
        2.4 中医诊断标准第30页
        2.5 伦理与知情同意第30-31页
        2.6 纳入标准第31页
        2.7 排除标准第31页
        2.8 医案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第31-35页
            2.8.1 病案信息整理第31页
            2.8.2 病案的规范化第31-33页
            2.8.3 建立数据库第33页
            2.8.4 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第33-35页
    3 研究结果第35-65页
        3.1 性别比例第35页
        3.2 年龄分析第35-36页
        3.3 中医症状统计第36-39页
            3.3.1 中医主要症状统计结果第36-39页
            3.3.2 中医次要症状统计结果第39页
        3.4 舌象统计结果第39-41页
        3.5 脉象统计结果第41页
        3.6 西医疾病诊断情况第41-43页
        3.7 中医证型与治则治法统计结果第43页
        3.8 药物频次与药性统计结果第43-49页
            3.8.1 药物频次统计结果第43-48页
            3.8.2 药物属性统计结果第48-49页
        3.9 组方用药规律研究分析第49-53页
        3.10 以分期为主线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第53-57页
            3.10.1 急性发作期第53-55页
            3.10.2 慢性持续期第55-56页
            3.10.3 临床缓解期第56-57页
        3.11 以证型的主要分析结果第57-62页
            3.11.1 痰热壅肺证第57-59页
            3.11.2 痰浊阻肺证第59-60页
            3.11.3 虚实兼夹证第60-62页
        3.12 以证型为主线的临床表现第62页
        3.13 西医分期与中医证型归纳对比分析第62-63页
        3.14 中医证型的主要症状归纳对比分析第63-65页
    4 研究分析与讨论第65-80页
        4.1 余小萍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证思辨的经验第65-66页
            4.1.1 伏痰为哮喘发病的夙根,从肺脾肾论治第65页
            4.1.2 把握进、退、守的治疗用药特点第65-66页
        4.2 一般信息第66页
        4.3 哮喘的症状信息第66-67页
            4.3.1 导师对哮喘主要症状采集重视定性、定量第66页
            4.3.2 患者的次要症状结果讨论第66-67页
            4.3.3 对舌象脉象分析第67页
        4.4 哮喘的病名诊断与辨证信息第67-68页
            4.4.1 导师对哮喘中、西医诊断及病因的认识第67页
            4.4.2 病案分期及合并症结果讨论第67-68页
            4.4.3 导师对哮喘中医辨证论治认识第68页
            4.4.4 病案的中医辨证论治结果讨论第68页
        4.5 以分期为主线的治疗方法的研究第68-69页
            4.5.1 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法的经验第68-69页
            4.5.2 慢性持续期治疗方法的经验第69页
            4.5.3 临床缓解期治疗方法的经验第69页
        4.6 药物分类与性味归经的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9-70页
        4.7 导师治疗哮喘的基本方药第70-73页
            4.7.1 射干麻黄汤组成及功效第70页
            4.7.2 小柴胡汤组成及功效第70-71页
            4.7.3 基本药物组合及其功效第71-73页
        4.8 基础方的加减用药第73-76页
            4.8.1 痰热壅肺证第73-74页
            4.8.2 痰浊阻肺证第74-75页
            4.8.3 虚实兼夹证第75-76页
        4.9 论治哮喘学术观点的特殊用药经验第76-80页
            4.9.1 使用麻黄的思路第76-77页
            4.9.2 善用虫类药第77-78页
            4.9.3 善用活血药为助第78页
            4.9.4 重视肺鼻同治第78页
            4.9.5 重视肺合皮毛第78-80页
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致谢第85-86页
附录1: 文献综述 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概况第86-98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附录2: CRF表第98-102页
附录3: 中药规范化表第102-104页
附录4: 中药功效与属性第104-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废气再循环对柴油喷雾燃烧与排放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益气清热法”治疗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