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针刺医学的发展现状 | 第13-20页 |
·国内针刺医学的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国外针刺医学的发展概况 | 第16-18页 |
·针刺机理的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基于医学影像的针刺机理研究 | 第20-26页 |
·神经影像的成像模态 | 第20-22页 |
·针刺机理的影像学研究 | 第22-26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26-30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 第26-28页 |
·论文基本研究框架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针刺机理研究方法 | 第30-46页 |
·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 | 第30-35页 |
·磁共振成像发展简史 | 第30-32页 |
·磁共振成像原理 | 第32-34页 |
·基于BOLD 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 | 第34-35页 |
·磁共振成像针刺机理研究的方法论 | 第35-46页 |
·穴位点和对照组的确定与选取原则 | 第35-36页 |
·fMRI 针刺研究的实验设计范式 | 第36-37页 |
·数据处理—统计参数图 | 第37-46页 |
第三章 针刺持续性效应假说的验证 | 第46-70页 |
·基于多组块实验设计的针刺研究 | 第46-52页 |
·基于多组块实验设计的fMRI 针刺研究回顾 | 第46-49页 |
·多组块实验研究所遵循的减法原理分析准则 | 第49-50页 |
·fMRI 针刺研究的问题分析 | 第50-51页 |
·针刺持续性效应假说的提出 | 第51-52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2-55页 |
·被试 | 第52页 |
·实验设计与步骤 | 第52-54页 |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 第54页 |
·数据预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54-55页 |
·研究结果 | 第55-64页 |
·行为数据结果 | 第55-56页 |
·脑功能成像数据结果 | 第56-64页 |
·讨论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四章 针刺持续性效应的神经时变响应研究 | 第70-82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基于指数加权的滑动平均检测分析方法 | 第71-72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2-75页 |
·被试 | 第72页 |
·实验设计与步骤 | 第72-74页 |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 第74页 |
·数据预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74页 |
·基于指数加权滑动平均检测算法的动态响应特征提取 | 第74-75页 |
·研究结果 | 第75-79页 |
·生理数据结果 | 第75-76页 |
·动态神经响应结果 | 第76-79页 |
·针刺穴位与假穴动态响应对比结果 | 第79页 |
·讨论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针刺持续性效应调节反相关大脑网络模式研究 | 第82-96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同步动态脑网络分析 | 第83-8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4-86页 |
·被试 | 第84页 |
·实验设计与步骤 | 第84-85页 |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 第85页 |
·数据预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85-86页 |
·研究结果 | 第86-92页 |
·生理数据结果 | 第86-87页 |
·同步动态脑网络结果 | 第87-92页 |
·讨论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针刺持续性效应对恶心负性情绪的调控机制研究 | 第96-110页 |
·引言 | 第96-97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97-101页 |
·被试 | 第97-98页 |
·实验设计与步骤 | 第98-100页 |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 第100页 |
·数据预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100-101页 |
·研究结果 | 第101-108页 |
·生理数据结果 | 第101-102页 |
·针刺不同穴位持续性神经响应结果 | 第102-106页 |
·针刺不同穴位对恶心负性情绪模型的调节作用结果 | 第106-108页 |
·讨论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0页 |
研究成果 | 第130-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