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论文

苏轼与莱辛诗画关系论之比较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导言第7-12页
   ·问题的提出第7页
   ·研究依据第7-8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页
   ·研究历史和现状第8-9页
   ·研究的指导思想第9-10页
   ·研究目标第10页
   ·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第10-12页
第2章 中西诗画观的演进历程第12-22页
   ·中国诗画关系的嬗变历程与融合形态第12-19页
     ·中国诗画关系的嬗变历程第12-15页
     ·中国诗画融合的形态第15-19页
   ·西方诗画关系的历史回顾第19-22页
第3章 苏轼与莱辛诗画关系论的美学内蕴第22-32页
   ·苏轼“诗画同律说”的美学内涵第22-27页
     ·天工与清新—诗与画对自然的共同追求第22-23页
     ·诗与画情感诉求方式的契合第23-25页
     ·诗与画意境的会通第25-26页
     ·“味”与“观”—诗与画引发观者想象的相似性第26-27页
   ·莱辛“诗画异质”的理论主张第27-32页
     ·诗与画媒介的不同第28-29页
     ·题材的不同第29-30页
     ·接受艺术的感官和艺术理想不同第30-32页
第4章 苏轼与莱辛诗画关系论差异形成之辨析第32-43页
   ·物我观照方式的不同是苏轼与莱辛“诗画论”相异的文化根基第32-35页
   ·中西方诗画传统的相异第35-38页
   ·莱辛与苏轼诗画论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第38-41页
   ·苏轼与莱辛诗画论的相通之处第41-43页
第5章 苏轼与莱辛诗画关系论研究对近现代中国画创作的意义第43-46页
结论第46-47页
余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博尔赫斯诗歌隐喻研究
下一篇:历史中的孤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