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转基因油菜对土壤磷吸收利用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前言第9-10页
2. 文献综述第10-20页
   ·植物应答低磷胁迫的适应性机制第10-11页
   ·植物磷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研究现状第11-20页
     ·有机酸代谢途径基因的基因工程研究第11-15页
     ·植物磷转运子超表达研究第15-17页
     ·超表达植酸酶基因对土壤有机磷吸收利用的研究第17-20页
3.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0-22页
   ·研究意义第20页
   ·研究目的第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技术路线第21-22页
4.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22-39页
   ·实验材料第22页
     ·植物材料第22页
     ·转化载体第22页
     ·实验试剂第22页
   ·实验方法第22-30页
     ·载体构建第22-25页
     ·农杆菌介导的甘蓝型油菜Westar遗传转化第25-27页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鉴定第27-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7页
     ·表达载体的验证第30-32页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鉴定结果第32-37页
   ·讨论第37-39页
     ·油菜转基因技术第37页
     ·侵染与共培养第37页
     ·抗生素浓度第37-39页
5. 超表达CS植株T_1代表型鉴定第39-49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水培实验第39-40页
     ·土培实验第40页
   ·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转CS植株对Al的抗性第40-42页
     ·转CS植株对土壤难溶性无机磷的利用第42-46页
   ·讨论第46-49页
     ·超表达柠檬酸合成酶对植株Al抗性的影响第46-47页
     ·超表达柠檬酸合成酶对土壤难溶性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第47-49页
6. 超表达植酸酶植株T_1代表型鉴定第49-54页
   ·材料与方法第49页
     ·实验材料第49页
     ·土培实验方法第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9-52页
     ·苗期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的外部差异第49-50页
     ·成熟育籽粒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分析第50-52页
   ·讨论第52-54页
7. 总结与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4页
致谢第64-65页
附录第65-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TILLING技术筛选油菜根毛突变体及根毛发生发育相关基因的分离
下一篇:林荫银莲花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和形态发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