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本文研究缘起 | 第7页 |
二、涉及的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 第8-10页 |
第一章 《世说新语》中的僧人、名士交游之背景及其现状 | 第10-22页 |
第一节 政治原因 | 第10-14页 |
第二节 佛学玄学化的文化背景 | 第14-17页 |
第三节 《世说新语》中所涉的两个交游集体 | 第17-22页 |
第二章 僧人、名士交游的方式 | 第22-32页 |
第一节 僧人借助名士的推荐融入上层社会的方式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僧人、名士讲解佛经、辨理玄言的方式 | 第24-29页 |
第三节 僧人利用方术与皇帝、高门交游的方式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名士僧人化和僧人名士化的表现 | 第32-47页 |
第一节 僧人融入上层社会讲求身份地位和声色之享 | 第32-36页 |
第二节 僧人具有较高的玄学和文学修养 | 第36-39页 |
第三节 僧人重形貌的品评融入了社会风气之中 | 第39-42页 |
第四节 名士成为僧人俗家弟子 | 第42-45页 |
第五节 僧人、名士结成政治团体干预政治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僧人、名士交游的影响 | 第47-62页 |
第一节 僧人名士化及名士僧人化所带来的文学创作方面的特色 | 第47-54页 |
第二节 僧人、名士交游对这一时期佛教发展的影响 | 第54-58页 |
第三节 僧人、名士交游对名士社会生活的影响 | 第58-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页 |